红岩博物馆里,展示着一件珍贵的陈列品。这是一份六十多年前从国民党渣滓洞监狱送出来的狱中书简,写于1949年8月27日,它的作者就是著名的红岩女英烈江竹筠烈士。这封信是江姐写给亲戚谭竹安的,这是迄今所知唯一得以保存的江姐狱中书简。江竹筠,大家都亲切地叫...
1944年春,江竹筠在一次外出工作时,发现自己被特务跟踪。为了安全起见,党组织将她立即转移到成都。江竹筠来到成都后,发现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经过再三思虑,她决定投考大学。虽然她只读过一年半的高中和一年的会计学校,并且此时已经辍学三四年了,江竹筠还是苦战两月,考入了四川大学的植物病虫害系。在长期的斗争...
江竹筠是一位有着崇高信仰 永不向敌人屈服的赤胆巾帼 可作为一名母亲 她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图|江竹筠儿子彭云 江竹筠用筷子磨成竹签作笔 用棉花灰制成墨水 给代她养育儿子彭云的 谭竹安姐弟写了一封信 1949年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殉难烈士江竹筠遗书,现存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竹安弟:友人告知我你...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押往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急于从江竹筠口中破获川东地下党组织和重庆地下党组织,动用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酷刑的摧残和死亡的威胁让江...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又名江姐,女,汉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7年,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下川...
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婚后江竹筠继续留在彭咏梧身边,协助他,负责上下级的联络沟通工作,从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惜别托孤 1946年4月,江姐独自在成都生下儿子彭云,当时彭咏梧忙于革命斗争工作,并不在她身边。江姐生儿子时难产,她自己决定,做了剖腹产,甚至为了以后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同时做了...
1941年夏,21岁的江竹筠从中国公学附属高中和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毕业后,奉川东特委命令,前往重庆担任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2年后,也就是1943年5月的一天,江竹筠至生所爱彭咏梧来到了重庆。彭咏梧明面上的工作是国民党中央信托局职员,真正的身份是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主持重庆地下党的...
在狱中,江竹筠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她深知自己的牺牲在所难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幼的儿子彭云。在牺牲前,她写下了一封托孤信,将儿子托付给了彭咏梧的前妻谭正伦。谭正伦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抚养彭云的重任,即便是在江竹筠被捕后,也带着他四处躲藏以躲避敌人的搜捕。1949年重庆解放的消息...
今天的“初心微讲堂”,让我们一起学习红岩里的傲雪红梅,江竹筠。主讲人:开远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郑惠文 江竹筠的生平介绍江竹筠,又称为江姐,是红岩小说中江雪琴的原型,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之一。她出生于四川自贡,19岁便加入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