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保定、江津等10个单位以“双拥模范城”“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而江津是全国唯一的“双拥模范县”。江津县委副书记唐昌放成了会议的新闻人物。 新闻记者把唐昌放团团围住:“请问,江津是如何荣获全国唯一的‘双拥模范县’的?”唐昌放胸有成竹,侃侃而谈:“这次我县有幸获此殊荣,我...
康纲有紧接着汇报:“我向聂帅报告个好消息,江津县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是全国两千多个县中唯一的县。” 聂帅操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兴致勃勃地说:“江津县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这很好,我很高兴。拥军优属,这不是江津一个县的事情,这是四川的大事,是全国的大事。拥军优属工作非常重要,全国都要...
明朝成化年间,江津县行政区划先为37里,后增设为45里。里约等于当今的镇,这是江津建置史上最细密的一个历史时期,构建了此后江津建置镇的一种格局。这种格局的特点,是以东南西北中建置中心里来拉动整个行政建置一盘棋的。白沙是当时江津西部组团的中心,围绕白...
著名历史学家邓少琴先生考证认为,乐城县应在江津县城西三十里的龙门滩,而龙门滩就在油溪镇附近。 现在,我们根据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理论,将地下出土的文物资料,与传统文献相互结合、彼此印证,根据江津油溪及周边镇街分布的大量汉代墓葬和出土的画像石棺,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猜想刘备设立的乐城县,可能就...
宋朝时期的白沙镇,开始形成了江津县城副极的地位,这得从当时的行政建置变迁说起。沿江而建的白沙镇《宋史·地理志》载,乾德五年(967年),处于白沙上游的万寿县撤销,其地合入江津县;江津县移治马騣镇;析江津地置鼎山县,不久废。这是宋初的一次大的行政建...
▲江津博物馆馆藏文物,新石器时代,巴人制作的有肩石斧,用作砍削工具 西魏年间(553年)江州县改名为江阳县。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江阳县治从僰溪口移至现在的几江半岛。隋开皇三年(598年),江阳县由渝州管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之要津,江阳县改名江津县。
长江沿“县”108:江津区 概况:江津区,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位于重庆市西南部。辖5个街道(几江街道、德感街道、鼎山街道、双福街道、圣泉街道),25个镇(珞璜镇、白沙镇、油溪镇、李市镇、先锋镇、慈云镇、杜市镇、石蟆镇、蔡家镇、吴滩镇、贾嗣镇、永兴镇、龙华镇、石门镇、柏林镇、朱杨镇、中山镇、...
江津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江津,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古为巴国地。战国时,周慎靓王定五年(公元前316),秦灭巴、蜀,周赧王延元年(公元前314),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在巴国旧地建巴郡,江津在巴郡地域;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永明五年(487)置江州县,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元年(535)改江州县为江阳县;隋文帝杨坚...
但乐城县县治具体在江津什么地方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今天的油溪镇,另一说在今天的龙门滩。史学家刘琳教授据《华阳国志校注》认为:乐城县内有乐城溪,乐城溪就是发源于今璧山区南流的璧南河。乐城县治在璧南河尾,即是今天的油溪镇。另外《方舆纪要》卷六十九云:江津县西三十里有乐城溪,注入大江。刘琳认为...
1949年11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副军长肖永银率部解放綦江后,即指挥第34、35、36三师挺进江津县境在小河坝(今西湖)兵分三路。东路由尤太忠率34师,经真武,取仁沱,至江口抢渡长江威逼白市驿机场。西路由35师104团索成泰率部攻李市,经激战后于29日解放江津第二大镇白沙。中路由35师、36师李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