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此处不是说的身体上的寒冷,而是表达内心的具体感受,突出一种内在的氛围。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B (2)①“寒”字一语双关,既是天寒,因夜深感觉到肌体寒冷,又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独特的感受,心寒;②这里“寒”字分别呼应了首句形容夜...
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黄叔灿在《唐诗笺注...
《江山此夜寒》,世无其二,宫廷侯爵 虐文 平步青云 正剧,主角:顾元戎,陈子烁 ┃ 配角:林玦,高未离,冯有昕等等 ┃ 其它:架空|最新更新:2015-01-02 20:55:49|作品积分:4428002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出自唐代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 的云层。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
1.双关。“寒”不仅指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2分,而且更有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片离情俱由“寒”字托出。2分2.这首诗歌,寓情于景、景中见情,1分,所有离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6喜欢 写景抒情秋天送别塞北南端离群津亭江山秋月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的诗文(77篇)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全文赏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 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江山此夜寒”一句中“寒”用得非常
《江山此夜寒》,,宫廷侯爵 虐恋情深 平步青云,主角:顾元戎,陈子烁 ┃ 配角:林玦,高未离,冯有昕等等 ┃ 其它:架空|最新更新:2015-01-02 20:55:49|作品积分:4394437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出自唐代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