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①。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②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老友的帮助下求得东门外东坡故营地数十亩。开垦耕种,自号东坡...
“吾老矣,寄余龄”意思是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一声沉重的迟暮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政局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表明词人并不能完全忘却政治上的不得意给自己造成的打击。反馈 收藏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宋代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梦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苏东坡表达了对晋代诗人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情怀。词中平淡中见豪放,充满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在昏昏沉沉的醉梦里,明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了,他是作者跨越时空的知音。一般人都是梦中颠...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宋代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
①本词开篇“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表达词人对现实的不满,有人生坎坷之感;接着“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描绘雨后东坡生机宜人的美景,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寄寓词人对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的...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宋·苏轼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①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注:①陶渊明曾游斜川,喜爱曾城的独秀,作斜川诗。此处是说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
那一年春天,苏轼在东坡雪堂,看到四周风景美丽,好像陶渊明诗《斜川诗》中描绘的一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画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这...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宋)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