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创办,为清朝官办的翻译出版机构,简称翻译馆,附设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奏准在上海兴办晚清最重要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最初设址在虹口,1867年扩大规模,遂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经徐寿、华蘅芳等人建议,由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成立翻译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以下简称“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它不仅对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机械工业、船舶制造业的肇始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的勃兴产生了深厚影响,还在上海城市发展进程中烙下深刻印记,与其相关的若干路名存留至今便是一个例证,诸如制造局路、局门路、局门后路等。旧时,那里归属...
江南制造局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简称,是曾国藩、李鸿章于1865年委派苏松太道丁日昌购买美国人佛而士(T.F.Falls)在上海虹口办的旗记铁厂作为厂址,将炸弹三局中的丁日昌、韩殿甲两局并入,后又接收容闳从美国购回的100多台机器而创建的。1867年迁上海城南高昌庙,购地70余亩进行扩建,建有机器厂、洋枪楼、锅炉厂、铸铜铁...
江南制造局由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共同管理,实际上的管理者还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李鸿章。江南制造局的建设、运行经费来自上海海关的厘金,约为两成。从1867年至1894年,在27年间,清廷累计投入了1510万两银子到江南制造局。其中,用于厂房设备的投入约540万两银子。 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纵向比较,稍晚时候,李鸿章...
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又有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之称。该局原本为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后因在该局任职的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提出的将西国要书译出,……刊印传播,以便国人尽知的请求,得到曾国藩的嘉许,且认为此举较办制造局尤要而于1868年在局内附设翻译馆(又有翻译书馆、译书处、...
其实,这些地名中的“局”字,源自于历史上的江南制造局。它的全名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代洋务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江南制造局在1865年成立,最初位于虹口,但很快发现闹市区的发展空间有限,于是有了“择地移局”的计划。最终,上海城南高昌庙濒临黄浦江的地方成为了迁厂的首选。在保存至今的江南制造...
【局门路】之制造局,又称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和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爱上海又新增一个理由?工业博物馆项目启动,就在159年前江南制造局创办地 这是一场跨越159年的对话。11月30日,在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江南制造总局旧址,上海工业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将作为首馆纳入工信部国家工博馆体系。据悉,上海工博馆对标全球定义、世界眼光,按照国家体系、上海特点、中国气派、世界回响目标来...
江南制造局(江南造船厂)与清代铸币 余榴梁 清代的江南机器制造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于1864年6月20日,由清廷总理衙门亲王上奏同治皇帝获准筹办,受到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的合力推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局终于在1865年6月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