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清军南下,江北四镇的态度各不相同:高杰主张北伐,迎头痛击,黄得功也表示忠诚,刘良佐见风使舵投降清朝,而刘泽清的想法也和其他三个不一样:那就是打算利用手里的武装,割据一方,自己当草头王。当然,刘泽清的想法不错,但是想法需要有实力支持。随着清军南下,刘泽清也意识到清军的实力不会允许自己割据一方,...
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1645年(弘光元年),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诱杀。南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 黄得功黄得功(?-1645年),号虎山,军中号黄闯子,明开原卫(今辽宁开原)人,祖籍合肥。黄得功出身行伍,从战辽东抗击后金军,累功至游击。明崇祯九年...
弘光帝登基初期,因为刘泽清有拥立功劳,所以被册封为东平伯。 面对清军南下,江北四镇的态度各不相同:高杰主张北伐,迎头痛击,黄得功也表示忠诚,刘良佐见风使舵投降清朝,而刘泽清的想法也和其他三个不一样:那就是打算利用手里的武装,割据一方,自己当草头王。 当然,刘泽清的想法不错,但是想法需要有实力支持。随着清军...
南明在军事力量方面更是空前的强大,朝廷成立之初,就按照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建议设立了江北四镇,有阶梯有层次的防御后金的军队,暂时先是防御,后期以图北上。四镇的将领分别是刘泽清、高杰、刘良佐和黄得功,他们分驻淮安、泗州、临淮(凤阳)、庐州(合肥),形成一个扇形的防御体系,史可法居中在扬州督师。尽管...
这是血泪的控诉。对此,弘光帝仍然毫无表示。而第二天马士英来到朝廷,在阁臣集议时他百般推脱督师之任,终于迫使史可法,决定出朝赴江北督师。为加强江北防御力量,史可法建议设江北四镇,为安定诸将之心,又分别进爵。史可法的出发点本来很好,但实际上,也是事与愿违。这种安抚笼络,非但未使军阀的行为有...
在清朝的大军压境江南的时候,醉生梦死的弘光朝根本没有一点准备。作为朝廷边疆上最重要的四个藩镇,基本没什么做抵抗的打算。他们甚至还想着挪用国家抽取的民脂民膏来为自己修建的豪宅添砖加瓦,本质上他们大部分都是勇于虐民,害怕作战。因为所谓的江北四镇都是由军阀和乱兵组成的,他们在乱世之中首先想到的是...
因此江北四镇所部大约九万人及左良玉部(楚镇)五万人,便是弘光朝廷的主要野战部队。此外还有屯于南直隶以及浙江境内零星兵力约有五、六万人作为守备部队。这一共约二十万人马便是弘光朝廷应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满清八旗军的根本武力。那么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楚镇)及这五镇主帅结局如何呢?其中两人为抗清而死:靖南...
所谓“江北四镇”是南明弘光政权为了加强长江一线的防御,拱卫南京而在长江北岸设立的四个军镇,这个方案原是由史可法提出。具体安排是:东平伯刘泽清管辖淮北一带十一个州县;兴平伯高杰管辖徐、泗等十三个州县、广昌伯刘良佐管辖凤阳、寿州等八个州县、靖南侯黄得功管辖滁、和等十余个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