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阜阳只是亳州管..先说东汉时期亳州是豫州刺史部相当于直辖市,直接管辖97个县城。阜阳当时叫汝阴县属于亳州管辖。图为东汉各州,谯为豫州治所,东汉一级政府。不等同于现在省会。一级政府高于省会。类似今天直辖市,今天重庆,上海
汝阴县的历史沿革始于三国魏初,彼时为汝阴县,隶属于汝南郡。景初二年(238年),沛国被析置为汝阴郡,后郡废止,汝阴县再次归属汝南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汝阴郡被复置,并在同廓设汝阴县。泰始元年,晋武帝封司马骏为汝阴王,后改封司马谟为汝阴王。在十六国时期,随着西晋永嘉之乱,汝阴郡...
历史地名> 汝阴县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西汉改为女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复为汝阴县。三国魏为汝阴郡治。北魏为颍州治。隋大业初为汝阴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信州治。六年(623)复为颍州治。北宋政和六年(1116)为顺昌府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
初置汝阴县,治今阜阳市区,属陈郡为汝阴县,高祖二年(公元前206年)汝阴县改属汝南郡;高祖六年封夏侯婴为汝阴侯于此;王莽新朝改汝阴名为汝坟;东汉复称汝阴县,属汝南郡;更始初年,淮阴王刘玄封刘信为汝阴王,建武年间刘秀改封刘信为汝阴侯;永初二年(108年)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封邑不在今阜...
历史知识> 汝阴县 ①汝一作女。秦置。治今安徽阜阳市。属陈郡。宋开宝六年(973)移治今阜阳市东南,后还故治。西汉为汝南郡都尉治,三国后历为汝阴郡、颍州、顺昌府治。元至元二年(1265)废入颍州。②东晋改合肥县置。治今安徽合肥市。为南汝阴郡治。南朝梁以后历为汝阴郡及豫州、南豫州、合州治。隋开皇初复...
汉朝时焦陂属豫州汝阴县,东汉建国之初,征战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数万人马途经椒邑,不断饮用焦陂泉水,却不见泉水有丝毫减少,惊异道:真乃奇泉也!于是百姓就称此泉为奇泉。新中国成立后,焦陂镇中尚存泉井三十六眼,各村都有甘甜泉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新水井的出现,古泉井已不足十眼,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除酒厂...
元嘉二十四至二十七年(447—450年),收复原汝阴地,未设治,南汝阴仍侨置合肥;文帝封子刘浑为汝阴王。于建元元年(479年)代宋之后,改南豫州称豫州,于南汝阴郡同廓设汝阴县,均属豫州,终齐之世,原汝阴地仍属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至孝昌四年(450—528)原汝阴地属魏,孝昌四年在此未设治,其间...
26.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曹翰知颍州,“部内不治” 。其下属汝阴县令孙崇望告发曹翰”盗用官钱,擅筑烽台,私蓄兵器,擅补牙官,取官租美利钱五百万,绢百匹”等,太宗因而削夺曹翰官爵。据此可知,北宋前期 A. 地方行政制度混乱 B. 州县官员权势过重 C. 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D. 君主专制制度完善 ...
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合肥侨置汝阴县,为侨置汝阴郡治所。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汝阴县改属南汝阴郡,并兼南豫州、南汝阴郡治。南朝齐时,侨置的豫州,又称西豫州迁治汝阴,同时设北陈郡。仍兼南汝阴、北陈郡治。南朝梁天监五年(506年),改南汝阴郡为汝阴郡,迁豫州治汝阴。普通七年(...
阜阳隶属安徽省,简称..阜阳隶属安徽省,简称阜,别名颍州、汝阴、顺昌,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西与河南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