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些年,我们司马家族作为皇族越来越壮大了,皇帝说需要一个人来统领,我是最年长的皇叔,那么我就是宗师了,其他官职不变,宗室的事务我来管,小的纠正,大的上报。咸宁三年(277年),我改封汝南王,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开府、假节。我就藩以后,得到追锋车、皂轮犊车,钱五十万;不久,我又...
咸宁三年,司马亮被封为汝南王,并任太尉兼太子太傅,即教导太子司马衷。然司马衷智力如童,难获朝臣认可,众人遂向司马炎建议更换储君。司马炎虽对儿子不满,但群臣欲立其弟齐王司马攸为继承人。然而,司马攸已过继给司马师,若立他,齐王一脉将成大宗,自己则为小宗,这绝不可行。齐王与太子的皇储之争,成西晋...
这时候呢,司马懿和司马师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司马家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司马昭,他排行老二。司马昭一门心思就想把朝代给换了,在他眼里,自己的兄弟那肯定是最棒的,也是最让人踏实的帮手。正好赶上淮南那边发生叛乱,司马昭就指派司马亮出去打仗,想着让他能立下点功劳,这样就能给他升官发财了。司马昭当然也清楚...
到了咸宁年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汝南王。这会正赶上太子司马衷和齐王司马攸争储位,朝廷闹得不可开交。作为资历最老的宗室,司马亮愣是一句话不敢说,生怕得罪人。结果这波不站队反而成了最大赢家,等齐王倒台,他把人家的官位都捡了个遍。晋武帝晚年,打算让司马亮和杨骏辅政。可这位老臣又怂了,在杨骏抢权...
在咸宁三年,司马亮受封汝南王,太尉及太子太傅职位的重任也随之落在他的肩上。身为太子司马衷的导师,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可谓巨大。众人皆知,司马衷的表现如同稚童,无法获得朝臣的认同。朝廷中,换皇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司马炎虽然对此子颇有微词,但在朝臣纷纷提出要求立其弟齐王司马攸为继承人的压力下,他不得不站...
我与军司曹冏进言,表示切勿诛杀刘旂,实乃我司马亮指挥调度失当所致。皇帝颁下诏书称,倘若刘旂并无罪过,那么总归得有人来承担责任 。于是有官员向朝廷奏报,称我司马亮应当承担责任,我又一次因军事上的失利而被免去官职。然而,我的确拯救了一个人。身为皇叔,我再度出山获得官职毫无悬念,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司马亮虽然无能,但是资历太老,所以司马炎才会让他好好教导皇室子弟,成为一代宗师,但是,八王之乱,所有司马氏都在自相残杀,他这个宗师之位,实在是太失败了。咸宁三年,司马亮被封为汝南王,兼太尉兼太子太傅,也就是司马衷的老师,大家都认识司马衷,但他在朝堂上的表现,就像个孩子一样,所以群臣都建议司马...
司马亮,这个名字,或许只有在八王之乱的混战中才会被提起,但每次提到,总伴随着叹息和无奈。为什么会这样呢?司马亮出生在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家族,却过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他是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母亲地位不高,是个不起眼的妾室。司马懿为何给他取名“亮”?有人说是因为司马懿当时正与诸葛亮斗智斗勇,...
《八王之乱——司马八王》 一、汝南王司马亮这位曾经的辅政大臣,如同一位手握重权的棋手,却在开局不久便遭遇了滑铁卢。他的政治生涯,仿佛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他从权力的巅峰狠狠摔落。司马炎的遗诏被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