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祀三公山碑》(高清可当字帖)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原在河北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的三公神庙内,最早著录于元人廼贤《河朔访古记》,后湮没无闻,杳然无影,也鲜见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城外野坡重新访得,迁于...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原在河北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的三公神庙内,最早著录于元人廼贤《河朔访古记》,后湮没无闻,杳然无影,也鲜见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城外野坡重新访得,迁于县学,始有拓本传世。翌年移至龙化寺...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因首字泐据清代书法家金石家翁方纲考订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 东汉《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 》,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因首字泐,据清代书法家金石家翁方纲考订,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
东汉《祀三公山碑》高清附释文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因首字泐,据清代书法家金石家翁方纲考订,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三公神庙内,最早著录于元人廼贤《河朔访古记》,后湮没无闻,杳然无影,也鲜见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因首字泐,据清代书法家金石家翁方纲考订,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三公神庙内,最早著录于元人廼贤《河朔访古记》,后湮没无闻,杳然无影,也鲜见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城外野坡重新...
此碑矗立于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犹如一位穿越时空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历史。碑文洋洋洒洒,记述了常山相冯氏虔诚祷祀三公山,祈愿苍天佑我华夏,消除天灾人祸,换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之景跃然碑上。碑文书法,篆隶相融,既保留了篆书的古朴典雅,又融入了隶书的流畅自然,宛如一...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篆书,凡10行,行17至20字不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县令王治岐于县西北30里封龙山下访得,遂闻于世。碑铭内容为冯君到任后,祈祷三公山神保祐丰收国泰民安等。刊刻年月已泐,碑文之首仅存“□初四年,常山相陇西冯君到官,承饥衰之后…...
汉祀三公山碑 清中期拓“熹”字不损本 1张 纸本 提要:此碑东汉元初四年(117)立,篆书亦兼隶意,体势开张,气魄雄强,为汉碑中不可多得之上品。清乾隆三十九年(774)元氏县令王治岐重新访得,始有拓本行世。是幅整纸棰拓,气势雄浑,碑文六行末“熹”字未损,旧托底。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 此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元廼贤《河朔访古记》云:“三公神庙,在元氏县西北二十里封龙山下,榜曰‘天台三公之庙’,庙有《汉三公山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