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瓠子歌》所谓吾山平者也。山上有柳舒城,魏东阿王曹子建每登之,有终焉之志。及其终也,葬山西,西去东阿城四十里。其水又东注于济,谓之马颊口也。济水自鱼山北径清亭东。 涤除玄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百度: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
汉武帝《瓠子歌》所谓吾山平者也。山上有柳舒城,魏东阿王曹子建每登之,有终焉之志。及其终也,葬山西,西去东阿城四十里。其水又东,注于济,谓之马颊口也。济水自鱼山北,迳清亭东。《春秋?隐公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京相璠云:今济北东阿东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春秋》所谓清者也。是下济水通得清水...
《瓠子歌》二首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率群臣亲临河南滑县瓠子堤堵塞黄河决口时即兴而作。 灵河赋 三国 魏国 应瑒 咨灵川(注:灵川,黄河也。)兮遐源兮,出于昆仑之神丘。 凌增减之阴雨兮,赖后土之潜流。 衔积石之重险兮,披山麓之溢浮。 蹶龙黄(注:龙黄,指黄河。)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四流。 涉津洛之阪...
汉武帝《瓠子歌》鉴赏 作品简介 《瓠子歌》是由西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瓠子堤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公元前 132年(元光三年),黄河于东郡白马(今滑县)瓠子堤决口,淮、泗一带连年遭灾。至公元前 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后,发卒万人筑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园之竹堵塞决口,成功控制了洪水。《...
《瓠子歌》是由西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瓠子堤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公元前 132年(元光三年),黄河于东郡白马(今滑县)瓠子堤决口,淮、泗一带连年遭灾。至公元前 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后,发卒万人筑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园之竹堵塞决口,成功控制了洪水。《瓠子歌》气势磅礴,对水患猖獗的描写入木三...
摘要: 汉武帝《瓠子歌》成司马迁《河渠书》就水天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附近的瓠子决口.西汉黄河大致在今郑州以西折向东北,以濮阳,馆陶至今河北沧州市入渤海,瓢子决口后则流向东南入钜野泽,与淮河,泅水连成一片,灾民遍野.汉武帝派了两位...关键词:...
汉武帝是在什么背景下作的《瓠子歌》? 西汉黄河决溢大半在今河南省北部一带,泛溢至山东省西部、北部和河北省南部,只有两次向南大决口,由泗水人淮,淹及江 苏省北部。最早的决溢记录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 168 年)河决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 11 年)河决魏 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以东,一说...
其一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其二河汤汤兮激潺湲...
【瓠子歌】汉武帝是第..文帝前十二年(前168) , 河决酸枣(河南延津县境) , 东溃金堤(今河南滑县北, 又名千里堤) 。 因此, “大兴卒塞之” 。 过了三十六年, 武帝元光三年(前132) 黄河又从瓠子(今河南淮阳县
董其昌书汉武帝刘彻《瓠子歌》及《秋风辞》各一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书学苏(东坡)、米(芾),古淡潇洒,追求逸趣,而章法布局疏朗匀称,且多用侧锋、枯笔,有笔不尽意之趣。在博取古法的基础上又按己意融合变化,深悟古法然不拘泥于其中。 û收藏 1 评论 ñ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