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也是南京和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碑刻,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出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令喻仲远在固城湖边发现了这通古碑。校官碑发现地当时属于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
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也是南京和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碑刻,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出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令喻仲远在固城湖边发现了这通古碑。校官碑发现地当时属于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但如今则在高淳区境内。高淳是明...
《校官碑》为汉隶成熟期之重要碑刻,也是江苏省现存最早的三碑之一(另二,一为吴《天发神谶》、一为吴《禅国山碑》。其字体方严古厚,多用圆笔,布局茂密,气势沉雄而有汪洋之致。清方朔跋云:“字体方正淳古,有西京(指西汉)篆初变隶风范。东京(东汉)中唯《衡方》、《张迁》二碑如其结构。”(《枕经金石跋...
汉《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是南京和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碑刻,也是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这块碑刻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被发现,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碑额题为《校官之碑》,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碑文内容记述了溧...
2022中国之治汉 ·《校官碑》【时间】东汉光和四年(181年)【评述】碑原在江苏溧水县(现南京溧水区)孔庙,20世纪50年代移藏南京博物院。《校官碑》也称《溧阳长潘乾校官碑》,高148厘米,宽76厘米,厚22.5厘米。碑首呈圭形,有穿,额刻“校官之碑”4字。碑文...
汉《校官碑》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也是南京和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碑刻,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出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令喻仲远在固城湖边发现了这通古碑。校官碑发现地当时属于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但如今则在高淳区...
汉代《校官碑》,其形制为圭形,基本是上端为三角形,下方是长方形。按照过去汉碑的形制,圭形碑具有一种神圣的意味。在碑的上半方,位置如同人的额头的那个地方,叫碑额,上面往往刻有题目。这一方碑刻的碑额处,就刻有“校官之碑”四个字,这是汉碑形制的一个特点。按内容来说,这个碑全名应该叫《汉溧阳长潘乾碑》...
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 汉校官碑 整拓加局部 汉校官碑 整拓加局部 pingpu. 刘有生临《校官碑》 刘有生临《校官碑》 清代书法家 杨岘 隶书节临汉校官碑四屏 清代书法家 杨岘 隶书节临汉校官碑四屏。杨岘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精研...
杨岘 节临《汉校官碑》四屏 杨岘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又工诗古文及骈体,论诗尤精。 钤印:臣显大利、藐公(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杨岘》6印,1279页)...
题识:汉校官碑。藐翁杨岘。 说明 说明:江苏省境内现存的、唯一的一块完整的汉碑——“校官之碑”,全称“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亦称“校官潘乾碑”、“校官碑”。现藏南京博物院。 释文: 矜孤颐老,表孝贞节。重义轻利,制户六百。省无正繇,不责自毕。姓心欢,官不失实。于是远人聆声景附,乐受一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