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汉口曾建有一座名为汉口堡的城堡,它存在了仅仅40年。汉口作为商业市镇,常受后湖水灾困扰。1635年,袁倡通判提出在汉口后方修筑大堤,即今长堤街,以防湖水泛滥。堤上的玉带河是人工屏障,由汉水灌入,原本的深沟后来演变为玉带河。1864年,为抵御太平军和捻军,汉阳知府钟谦钧与绅商胡兆春等...
汉口堡是晚清时汉口的城墙,汉口堡自西至东曾有玉带门、便门、居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大智门、通济门、便门,共8座城门。汉口堡于1907年被拆除,其形象少为后人所知。 昨日,出版过《武汉往事》、《百年汉阳造》的武汉文史专家罗时汉,向记者出示拍摄于清末的汉口堡通济门照片,和一幅绘于1876年的武汉全图,为我们...
汉口碉堡群由六座碉堡和一座城楼、八座烽火台组成,被称为“汉口的六碉堡”,是中国古代江汉地区的城市防御系统,也是世界级的考古古建筑遗迹。 汉口碉堡群可以追溯到唐代,它是江汉地区的重要的军事防御城市。它曾是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地位的象征。到南宋时,汉口碉堡群已经形成了由六座碉堡和一座城楼、八座烽火台组成的...
汉口碉堡群是一处独特的古建筑群,保留了大量古老的建筑结构,如汉口门、三桥穿梭洞、指路牌、校碑、乐亭、五字楼等,是当地历史文化遗迹的发源地。 暂无回答 不知道怎么玩?问问旅行达人~ 我要提问 用户点评(2) 5/5分 全部(2)好评(2) 智能排序时间排序 旅游的小可爱呀 5分超棒 游汉口碉堡群,似翻开厚重...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民政府在张公堤(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修建而得名)上建造了众多碉堡。同年11月,中国军队为了战略需要,主动撤出了武汉,抗日战争也因此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如今,这些昔日战火纷飞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张公堤森林公园,人们在这里骑行、漫步、遛狗,享受着宁静的岁月。🌿...
汉口碉堡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张公堤路附近,具体在张公堤西50米处,以及三环线与梦湖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200米(梦湖香郡西北侧约100米)的地方。汉口碉堡群是湖北省最著名的文化古迹之一,由六座碉堡和一座城楼、八座烽火台组成,被称为“汉口的六碉堡”。这些碉堡群是清朝末年为了抵御外来侵略...
碉堡群是清朝时期为抵御外敌入侵,以地道方式保护汉口城的一系列工程建筑,其中有军事用途的碉楼、掩体、窑洞、空调楼、勘察室、炮台以及角楼等,以及沿江而建的从汉口门到澍滨桥的钢杠涵洞,可以说包含了当时最先进的战略守备工程。 被誉为“汉口城的心脏”,汉口碉堡群因位处湖北省江汉大道而著称,是湖北省文物保护...
张公堤不但是早年汉口城区抵御汉江洪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在抗日战争武汉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在大武汉的发展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见证了从晚清没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盛世壮举。在完成了绕城交通线的重要使命后,张公堤被重新定义为城市森林公园和绿道,从此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4月5日,清明节假期第二天,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张公堤江汉段,沿着大堤步行看到了多个碉堡遗址群。碉堡遗址散布在整条张公堤的沿线,有市民自发前来为抗日英烈献花祭扫。记者从遗址旁的文保碑上得知,这些碉堡大多是抗战时间遗存下来的,目前成了市级保护文物。“我们一起给抗日英烈鞠躬。”在汉口碉堡群前,市民邓...
明中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渐转变为良港,各处商民集聚,逐渐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