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时的都城名义上仍是南京,但朱棣本人却长时间在北京居住理政,使得明朝的权力中心逐渐向北方转移。据史料记载,从永乐七年到十二年,朱棣的活动重心一直在北京一带,面对众多大臣要求皇帝回南京的上书,朱棣坚决回应,敢有再提者,以妖言论处。通过这种强硬态度,朱棣逐渐让大臣们明白,北京才是真正的政治核心。...
朱棣——铁腕皇帝,深谋远虑,金陵虽好,富庶渔米之乡,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长远来看,政治、军事才是根本。他深知,要想实现控四夷而制天下,就必须舍弃眼前利益,迁都北京。而北京作为明清的首都并延至今日,证明了朱棣的选择是正确的。明成祖朱棣实行"二京制",北京为政治、军事中心,设为首都,金陵(今为南京)...
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父子,胸襟足够宽广,目光足够高远,不止做“南方人的朝廷”,更要做“全天下的朝廷”, 建南北榜、修大运河、迁都燕京,尽可能混一南北,弥合分歧; 让分离了300年的“南人”和“北人”,重新融合为同一的“汉人”。我们民族的祖源地,河南关中;我们民族的千年故都,...
永乐大帝朱棣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朱棣是明代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编修《永乐大典》,五次出征北伐,七次郑和下西洋,使当时的大明王朝盛极一时,成为当时最强势...
1402年朱棣登基,第二年朱棣就下令编写《永乐大典》。显然朱棣这个行为应该规划为文化范畴。我们从中也可以对明成祖朱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此人并不只是一味的打打杀杀,骨子里至少有文化人的底蕴。以上可以从经济,文化两个方面来概括朱棣对当时大明王朝经营策略。朱棣继位的第三年,也就是1405年,朱棣又派出...
帝王的抉择——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 历史上朱棣是个极具有争议的皇帝,他的皇位来的并不光彩,打着"遵奉祖制"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但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他割据反叛,用最残暴的方式清理建文帝文人集团。然而朱棣从小尚武,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能力最强,野心最大者。自他即位,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开凿...
明成祖朱棣,因在位期间修订了《永乐大典》,故又人称永乐大帝,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文治武功,中兴明君,开创了大明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明史·成祖本纪》:文皇(朱棣)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朱棣这个人很是传奇,同时也颇具争议。从发动靖难到登帝成功仅仅只用...
📜 在中国历史上,迁都可是个大事件!从商朝的盘庚到明朝的朱棣,都有过这样的壮举。👀📅 公元1403年,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决定迁都。他看中了北京,觉得这里能更好地控制北方边界,同时也能掌控黄河两岸。🌍🏠 迁都的过程可不容易!从永乐元年到四年,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和修建工程。紫禁城,作为都城的核心建筑...
@大明王朝朱棣永乐大帝什么时候迁都北京的 大明王朝朱棣 永乐十九年,朕正式迁都北京。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朕对北方的重视,更体现了朕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迁都北京后,朕在此励精图治,使得大明王朝的国势日益昌盛。你可知道,朕为何会选择迁都北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