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未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李白夫人裘慧英(1917-1992)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党努力工作,曾担任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中国邮电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去世。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是内心中的一个永不消逝的记忆。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开创了谍战类影视作品的先河。片中的主人公李侠的原型就是我党最早的无线电台工作者李白。李白原名李华初,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跟随共产党的无线电专家专门学习了无线电技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岁的李白奉命前往上海...
动荡不安的年月,电波传递的不仅是信息,更是希望。上海解放前夕,李白、秦鸿钧、张困斋3位共产党员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中,用秘密电台让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与党中央通信联络。但电台先后被国民党特务侦破,李白、秦鸿钧、张困斋不幸被捕,1949年5月7日被害于浦东戚家庙,牺牲在上海解放的前夜。红色电波永不消逝,电台三烈士的事...
这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一幕,如今,它早已从上海走向全国,成为一张知名的文化名片,几乎每一位看过的观众,都被里面那位沉稳坚定的电台发报人李侠所深深地感动,但或许还有不少人不知道,李侠的人物原型就是李白。时至今日,李白的事迹依然被不断地改编成电影、话剧、舞剧等影视作品,更多的年轻人都被他的...
1958年,一部以地下党李白烈士为人物原型,讲述主人公在上海解放前夕,潜伏在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送情报直至牺牲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感动几代人的红色经典。2019年,李白的英雄事迹再次被青年导演韩真、周莉亚以舞剧形式搬上舞台,引发青年观众的追捧,剧中的华彩片段《渔光曲》登上了2020春晚舞台。近日,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上海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中的李侠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共产党员李白烈士的一生。 革命烈士李白 李白他原名李华初(曾用多个化名)。1910 年5 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
到了1958年,李克农特意向党中央提议颂扬李白同志的英雄事迹。经由八一制片厂拍摄,终于诞生了一部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1985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李白烈士的故居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云同志还为故居亲题馆名。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成为无数国人缅怀先烈的场所。
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文化十分]十分探馆·探访李白烈士故居 用忠诚捍卫“永不消逝的电波” 选集 更多 《文化十分》 20241009 《文化十分》 20241008 《文化十分》 20241007 《文化十分》 20241004 《文化十分》 20241003 《文化十分》 20241002 ...
每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李立立都觉得自己离爷爷的内心世界更近了一些。李立立透露,自己从小跟着奶奶在家里,在各个活动访谈上听爷爷的故事,之后随着奶奶和父亲去世,讲述“李白烈士”的接力棒接到了自己手中。“在我们家,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是一种传承。奶奶把一些我爷爷用过的物件捐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