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此词为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年—1170年)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片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这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弃疾直指自己。一般地说,凡是远游的人都可称为游子,辛弃疾是从山东来到江南的,当然是游子了。 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
辛弃疾借这个典故,抒发自己心里的忧惧: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年岁渐增,但国事飘摇,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最后三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作者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可以说,写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辛弃疾的复杂情感——怀念家乡,报国无门,难...
【题目】2.简要分析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中使用的三个典故。 答案 【解析】2.【参考答案】(1)反用张翰莼鲈之的典故,意谓自己不学张翰忘怀时事,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从面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2)用求田问舍的许汜为刘备所羞的共故,表明自己有救世之志,不同于专谋私利的庸人,(3...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陈登传》,许汜向刘备抱怨陈登对他不礼貌,刘备批评许汜只知求田问舍,没有远大志向。辛弃疾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只知追求个人利益,而没有报国之心的人的鄙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这里引用了东晋桓温的典故。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其中用到的典故有: 1.鲈鱼堪脍:引用《晋书·张翰传》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便弃官回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金人统治的不满。 2.求田问舍:引用《三国志·陈登传》的典故,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
辛弃疾《水龙吟》中运用典故“许汜求田问舍”和“桓温流涕哀叹”,体现了“意犹帅也”的文学手法。 “许汜求田问舍”讽刺了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关心国家命运的人,突显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担当。而“桓温流涕哀叹”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能实现政治理想的哀叹,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主题更加鲜明。这两个...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这句就很有意思了,借用“燃犀”典故,传说东晋温峤路过采石矶,听说水中有妖怪便燃犀下照,果然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妖怪赶来灭火。词人想要燃犀下照,寻找传说中的宝剑,又怕惊动水中的妖怪兴风作浪,辛弃疾正道直行,却受到诋毁和诬陷,那么妖怪是谁,词人为何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