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十三·漯水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
北魏 水经注疏 郦道元 杨守敬纂疏 熊会贞疏 著 大 中 小 ○漯水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赵云:按漯水,俗本《水经》作湿水,误也。《资治通鉴·晋愍帝纪》,建兴元年,代公又作新平城于氵垒水之阳。胡身之《注》云,班固《地理志》,右北平俊靡县氵垒水南至无终,东入庚。师古曰,氵垒,力水翻,又音郎贿翻 ...
水经注 登录 卷十三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
《 十三州记》 说:广平城东北一百一十里有潘县。《 地理志汽说:王莽时改名为树武。潘泉纵向宽十几步,东流出城,然后注入协阳关水,雨大就流通,旱天就断流,只留一洼可以洗涤的泉水而已。关水又向东北流,注入漯水。漯水又往东流经雍洛城南面。《 魏土地记》 说:下洛城西南二十里,有雍洛城,桑干水在城南往...
水经注卷十三的原文是: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
水经注 卷十三 漯水水经注 卷十三 漯水【原文】桑干枝水①又东流,长津委②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潜跃其下。俯仰⑥池潭,意深鱼鸟⑦,所寡惟良木⑧耳。【注释】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②委:弯曲,曲折。
水经注·卷十四 【湿余水、沽河、鲍丘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 28:26 水经注·卷十三 【㶟水】 24:00 水经注·卷十二 【圣水、巨马水】 06:29 水经注·卷十一 【易水、滱水】 08:25 水经注·卷十 【浊漳水、清漳水】 19:48 水经注·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 07:...
《水经注》 卷十三 作者:聚优郦道元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
水经注 卷十三 漯水 【原文】 桑干枝水①又东流,长津委②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潜跃其下。俯仰⑥池潭,意深鱼鸟⑦,所寡惟良木⑧耳。 【注释】 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
《水经注》卷十三中有三处记载“昌平县故城”,分别是:㶟水又东迳昌平县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祁夷水又东北,谷水注之,水出昌平县故城南,又东北入祁夷水;祁夷水又迳昌平郡东,魏太和中置,西北去(昌平县)故城六十里(图1)。三处与“昌平县故城”有关的地物皆可在地图上予以标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