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按其表现可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四型。而五脏之水气,则可归入正水、石水之范畴,其治疗亦需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水肿病邪实而正不虚者,治法有三:发汗以散邪,利小便以排湿,攻下以除实。此三者,皆遵《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治则,旨在祛除病邪,恢复机体之平衡。由此可见,《金匮》对于...
水气病的治法通常有发汗、利尿、攻下逐水等,若患有水气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发汗:对于风水相搏等表实证,通过发汗使水湿从肌表而出,可遵医嘱用麻黄加术汤,其中麻黄能宣肺发汗,白术健脾祛湿,还可以遵医嘱用越婢加术汤。 2、利尿:通过通利小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可以遵医嘱使用五苓散,五苓...
1、水肿:水肿是水气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肿胀,如眼睑、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 2、小便不利:水气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小便不利的情况。表现为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或尿频而量少。这是因为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不能正常排泄。 3、肢体沉重:水气病患者常感到肢体沉重、乏力。这是由于水湿之邪阻滞经...
关于水气病,还有一个方子是真武汤的适应证,但是真武汤的适应证 呢,我们的讲义把它放到肾阳虚的证候去讨论去了,如果我要把它归类 的话,我也就把它归类为水气病,因为我们在讲水气病开始的时候,说 导致水气病的可以是心阳虚镇摄无力,可以是脾阳虚运化无力,也可以 是肾阳虚温煦无力。现在心阳虚镇摄无力的...
当脾阳虚,运化失司的时候,下焦的水邪就容易乘虚上冲;心阳对水液有镇摄作用。所以当心阳虚,镇摄无力的时候,下焦的水气,下焦的水邪也会乘虚上冲。 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内容,就涉及到或者是心阳虚,或者是心脾阳虚,或者是脾阳虚,或者是肾阳虚而导致的水...
水气病的症状水气病的症状水肿是指水邪在体内大量停留或饮食失调、疲劳过度等原因使人体呼吸不畅,食欲不...
对于气分的释义,《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第30条有言:“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正水和石水水气病的内容。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按: 这句是治疗水气病的指导原则: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水气在下焦,利水从小便出;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水气在上焦,在皮肤层,发汗。
试述水气病的分类、病机及其主要脉证。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金匮•水气病篇》按其不同的脉证,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五种类型。它们的主要脉证分别是:“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风水为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所致,其特点是发病急剧,浮肿每从头面开始,迅即遍及全身,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皮水的部分: (一)皮水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按: “其脉亦浮”,脉也是浮的,也是表证,也在太阳经; “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也有水肿,按下去凹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