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认为,其一,气是物质;其二,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元素),其三,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关尹子·二柱》说:“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宇宙开始形成时天地不分,浑然一气,由气的运动变化而生万物。人体始生,源于父母之精气,合而成形,产生人体生命活动。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由此形成“气一元论”的思想。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古人认识和阐释物质世界的构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宇宙观。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观察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了气的概念,并...
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一)气的哲学含义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
印度古代哲学(如瑜伽哲学): 将气称为“普拉纳”(Prana),认为它是生命的能量源泉,通过调节呼吸和控制体内气的流动,可以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古希腊哲学: 虽然古希腊哲学家没有直接使用“气”这一概念,但他们所讨论的“以太”(Ether)或“灵魂”(Soul)在某种程度上与气的概念相似,都具有无形、流动和充满活力的...
综上所述,“气”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层含义的哲学范畴。它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还与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理解和把握“气”的含义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并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老子的思想独树一帜,他对万物的本原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在老子看来,万物的根源存在于一个更为高远的概念——“气”,而“道”凌驾于“气”至高无上。老子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分为阴阳二气。这两种相对立而又互补的气,相互冲突、和合,从而化生出世间万物。然而,老子并...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哲学家们开始对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概念,其中包括气的概念。 在先秦时期,一些重要的学派和哲学家如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都对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这些学派和哲学家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具有一定的活动力量和运动规律。他们将气...
“气”在哲学领域的表现 哲学是总管一切学科的。中华文化宇宙观是以气为核心的,在这一点上儒道本是一家。孔子是非常推崇《周易》的,他曾经惋惜自己到了五十岁才得到《易经》,他和弟子对《易经》精心研究,写了易传《十翼》。 《周易》是主张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进而滋生万物。老子《道...
“气”这个概念在古代哲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老子到孟子,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审美和艺术,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气”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产生的。老子认为“气”与“道”都是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