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农民画历史悠久,从隋唐梵天寺佛座飞天月伎石刻、屋脊双凤朝牡丹剪贴装饰、汀溪宋代窑址出土的珠光瓷碗等,可见早期民间绘画的轮廓。颜明算的《春》,柯国庆的《锄头蓑衣舞》等,既保存着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又具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在农村体制变革中,作者由于作...
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系统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杨柳青木版年画生产盛于清代中叶,发展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还...
漳平农民画源自于漳平市新桥镇,有400多年历史,底蕴丰厚。上世纪70年代末,漳平市新桥镇一些民间画师在立足乡土、吸收当地传统民间绘画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融汇剪纸、刺绣、木雕、壁画等民间艺术技法,尝试创作采用勾线平涂手法来反映农村生活的绘画作品,把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现代味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很受群...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最为著名的有《御龙图》帛画,它是在丝织品上绘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
历史发展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
全国一百多个农民画乡,不论黑土地、黄土地,还是红土地,他们都是从农村走来,土生土长、散发着泥土美学的芳香,他们都是从民间走来,民俗民风,民情民趣,释放着民间艺术的光芒。他们是源发的原创性艺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地方民俗为养分,以自身生活为源泉”是中国农民画乡共同的箴言。
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制作工艺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
于是,泥土的气息和颜料的芬芳,便成了画乡不可少的味道。 农民画连环画,画出民生与民情。 麦盖提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也是“刀郎农民画”的发祥地,尤其代代相传的诸多民间才艺,使得西域文化更加灿烂。 作者:胡荣 编辑:李梦颖 责编:张成学...
在“农民的终结”“村落的终结”“离土中国”等话语情境中,七十多年中国农民画的文化实践与探索,实质是当代农民文化历史书写的一种方式,并以农民文化现代化的逻辑被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书写之中。 显然,作为中国现代化历史书写的一个篇章,农民画作者群体身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