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保长通常是由当地的土豪、士绅或恶霸担任,他们被视为维护政府利益和维持治安的重要工具。因此,保长在当时的农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他们的权力有限,但对于维护当地秩序和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民国时期的保长职责确实涵盖了广泛的领域,远超过了现代村长的职责范围。蒋介石所提出的“管、教、养、卫...
虽然一个保长掌控的地区不大,仅相当于一个乡镇的范围,但是他们的权力却很大。民国时期的保长,不仅是一个乡镇的负责人,也是当地的保卫军长和学校的校长,可谓是身兼多职,在一定程度上是已经将当地的“经济、政治、军事”大权牢牢掌握。他们可以在地方收税和征用民力,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随意实施独裁统治,相当于...
实际上,从职权上来说,保长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村长,甚至管理的人口比村长还要多。但是无论是古代的保长还是民国时期的保长,他们都没有编制,不属于体制内的官员,充其量也就属于吏。理论上来说,作为基层管理者的保长应该有工资,但是保长只不过是政府官员从民间选拔的代言人而已,他们的权利来自于官员,随时也会被官...
由于这些灰色收入的存在,许多保长并不满足于领取固定工资,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职权“创收”。有些保长甚至直接涉足黑市,利用战乱之机,囤积居奇,高价倒卖粮食,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些保长确实履行了地方管理职责,但绝大多数保长在民间的形象,依然是“鱼肉百姓、横征暴敛”的代表。在民国末期,保长制度已经成为农...
到了宋代,十户人为“保”,五保为大保,十大保为都保,因此保甲制度也得以长期的发展保存下来。一保内推选一人成为保长,相当于管辖一保内的种种事宜。比如约束保内的成员,维护保内的社会安宁。 (图文无关) 但到了民国初期,受到西洋文化中,以个人为...
保长的职责颇为重要,主要负责打理一“保”范围内的各类相关事宜。例如,要对保内成员的行为加以约束规范,以全力确保保内社会环境的安宁和谐。民国初期之时,西洋文化里那种以个人作为基本单位的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原本施行的保甲制度渐渐遭到废弃,最终仅仅在部分地区还留存着这...
上图_ 民国34年手写保长保单一份 三是无薪工作,收入靠盘剥 按照1934年的《修正保甲条例》,“保甲长无给职”,不给职,就是财政不发工资,只给“免除兵役”、“子女上学免费”等优惠待遇。但是保甲长“所办事务巨繁”“办兵役、办粮款、办禁政、查户口、修道路”等等等等。上峰到境,还要应酬对付。怎么办呢?
比如在民国时期,很多家庭是有族长的,权利也大多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民国保长”才会派上用场。如果当地遇上土匪,保长有责任带领民众进行抵抗。这样的工作,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相对困难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当地的财主乡绅恶霸来讲,却是得心应手。这也就解释了这工作为什么君子...
民国时期的保长管辖的人口可达100户,以家族为单位,合计上千人。由于人口代表着一种权力,因此保长的职位备受争抢。民国时期当上保长的人,往往是大家族的代表,他们主要以谋取家族利益为主要工作。保长拥有调配百姓参战的权力,可以任意选派人员参加战争,因此百姓为了避免被抓去参军,常常会巴结保长,纷纷送礼送物以示...
这样看来,到了民国时期的保长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了。管着不少于一百户的老百姓,至少也相当于是现在的村长了,有些权力大的,甚至相当于是乡长。国民政府就是靠着推行这样的保甲制度牢牢的控制着农村。保长的职位通常是由当地的土豪、士绅、恶霸顽劣担任,因为政府需要他们起到震慑百姓,维持治安,加强统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