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大序》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
《毛诗大序》不仅是解释《诗经》的总纲领,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诗学理论的根基,对中华民族诗学传统和诗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之后,虽然白话新诗以反传统的姿态流行于世,旧体诗渐趋式微,但《毛诗大序》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完全割断,仍不时潜伏于新诗的发展之中,并持续地发挥作用。《毛诗大序》...
1.毛诗序:汉代传《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三百零五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毛诗序》,又称《诗大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昔者,启发禹之洪水,黄帝尚民之疾苦,召伯弃商,唐虞兴国,周公祭祀,召公宁旧,皆以《诗》经受之。自是以迄于汉,礼乐既尚,而《诗》尤重。有司于是始详其义,观其文,考其德音,以为六艺之一焉。东汉桓譚以《诗》受命,咏史推其意,而巷子深猥,内儿独...
《毛诗大序》是第一篇《周南·关雎》篇前的序,具有总领性的作用,其主要反映先秦儒家诗教、乐教的思想。 大序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篇章 《周南·麟之趾》1 麟2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1.这是一首赞美生殖的诗歌。王先谦引韩说曰,“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 ⑤而正 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 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
《毛诗大序》译文 诗歌是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存在于内心时就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内心发动,就会用语言来表现,语言不能充分表现,就发出感叹;感叹还不足以表达,就会歌咏,歌咏还不能表达,就不知不觉地用手舞足蹈来表现。
1、毛诗大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
🔍 解读《毛诗大序》:从《关雎》的解读到艺术本体论,再到艺术体裁和表现手法的膨胀,层层深入。🌟 价值和意义:探讨《毛诗大序》在文艺本质、社会功用及艺术体裁和表现手法上的贡献。🌐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如遮蔽了文学性、影响了文学发展等。📚 通过这次学习,你对《毛诗大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