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容易造成读者意义和作者意义偏差的最重要原因,不在于这主宰沉浮的主体到底是毛泽东自己,还是共性的革命力量,而在于毛泽东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而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解读明白《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才能真正了解1925年的青年毛泽东,也才能真正洞察这“谁主沉浮”背后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