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王光美: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来龙去脉 两位伟人的分歧 1962年初,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一般通称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共克时艰。少奇同志在大会口头报告中,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种在当时听起来颇有些刺激性的话,对毛主席来说不会是愉快的。他们对形势的分析...
毛泽东带着被冷落的情绪参加会议,在他讲话时,刘少奇径自插话表示不同意见,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毛泽东很生气。这种意气的成分联系到他们在“四清”性质问题上的不同看法,骤然加重了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误解。他在以后的几次会上,不点名地严厉批评了刘少奇。尽管刘少奇找机会向毛泽东作了检讨,毛泽东也表示了谅解,会议通过的《...
解说:想取代刘少奇周恩来的高岗,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雷区,引起了毛泽东的顾忌和愤怒。 宋连生:西南当时是邓小平,在这个地方呢,他碰了钉子,邓小平和陈云都把这个事情给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就是刚才说毛泽对最反感这个事情,就是有人在背后里边搞这种非组织活动,拉山头,搞这样的工作。 后来陈云...
采访王光美: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来龙去脉 不堪回首 王光美和子女们都很清楚,真正要把少奇同志和家人置于死地的,正是林彪、康生、江青和谢富治他们一伙。他们将中央文革小组凌驾于政治局和常委之上,江青又有着特殊身份,牢牢地操纵着“群众运动”,熟练地运用着“阶级斗争”,又善用“笔杆子”大造舆论,轰轰烈烈地将极左...
刘少奇虽然不得不附和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但是也强调不应该用全党的力量,来开展阶级斗争,显示了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分歧。刘少奇和周恩来等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毛泽东的权势,违心地支持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 从1957年开始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1966年“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文化大革命,中国一步步走向了灾难...
采访王光美: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来龙去脉 核心提示:不过,我还是特别注意、也很想知道,王光美和孩子们是不是特别恨毛主席。人们都以为,少奇同志的悲剧,是毛主席一手造成的,要不是他重用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一伙,“文化大革命”不会搞成那样,造成那么大的灾难。他们能不恨毛主席吗?!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感到...
采访王光美: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来龙去脉 一贯爱窥视和揣摩毛主席心事和想法的林彪、康生和陈伯达一伙早已看在眼里,极力拉拢江青达成交易,林彪帮江青从部队打开文艺界缺口,树江青为全国“文艺旗手”;而康生则敏感地发现北京大学“四清”运动中聂元梓等人对学校党委的不满大有文章可做,制定了“从北大点火,往上搞”的策略...
当时中央具体指导“四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既对它的“左”倾错误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又在企图抑制“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升级中与毛泽东发生重大分歧,成为以后被打倒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时期,错误和正确的东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反修防修”的口号下罩上了“左”的面纱。
会议接受了毛泽东作出的全国基层有1 3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判断,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更为严重的估计。刘少奇完全赞同毛泽东对形势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新经验有所发挥。他说,“四不清”不仅下面有根子,上面也有根子,而危险性在于上层。“和平演变”已经演变到高级机关中的某些人了,省委、市委都有他们的人。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