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坛 [ máo gōng t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áo gōng tán ] 太湖古迹名。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毛公坛景区简介 毛公坛王宠 川南清微派鲁一冲祖师 毛公坛的翻译 毛公坛白居易翻译 白居易毛公坛 光天坛福地 毛俦公...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 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
毛公炼丹井,在西山毛公坞道家福地毛公坛旁。据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所撰的收录了古代传说中八十四位仙人事迹的《神仙传》中记载,毛公为西汉时期人,俗名刘根,后来入嵩山学道,有弟子七十二人。汉成帝刘骜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刘根来到西山,聚石为坛苦炼仙丹,有传说,他“冬夏不衣”,在苦炼仙丹八十一日后...
这个福地位于苏州长洲县的西山镇(金庭镇)梅益村,因毛公坛而得名。西山岛上有许多著名的泉水,如水月寺东边的无碍泉、上方寺旁的鹿饮泉,还有紫隐泉和紫云泉等,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毛公坛下的毛公泉和炼丹井。毛公坛是汉代道士刘根的修炼之地。刘根,字君安,西汉成帝时人,后来入嵩山学道,苦炼仙丹八十一日后身上...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
这首诗以毛公坛为背景,描绘了仙境的宁静与神秘。通过“片云闲”、“鹤翎归碧落”等意象,诗人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仙气的世界。同时,诗中也寄寓了诗人对得道成仙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写作手法:1.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毛公坛上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这篇作品描写了毛公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毛公的敬佩,也流露出对修道成仙的向往。古籍引用在论文参考文献中引用此页面:复制 作者葛一龙(1567—1640),明朝诗人。字震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今属江苏苏州)人。葛读书好古,嗜吟咏,喜交游,肄业南雍时,与四方名士结“秦淮诗社”。其社资不足...
汉语词典> 毛公坛 太湖 古迹名。唐 白居易 《毛公坛》诗:“ 毛公坛 上片云閒,得道何年去不还。”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二》:“ 毛公坛 即 毛公坛福地 ,在 洞庭山 中, 汉 刘根 得道处也。 根 既仙,身生緑毛,人或见之,故名 毛公 。今有石坛在观旁,犹汉 物也。” ...
《毛公坛》是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以毛公坛为背景,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首句“毛公坛上片云闲”,以悠闲的片云烘托出毛公坛的超凡脱俗;而“得道何年去不还”则表达了诗人对毛公成仙的遐想与敬仰。后两句进一步运用想象和夸张,展现了毛公神游方外的...
毛公坛 máo gōng tán 词语máo gōng tán 注音ㄇㄠˊㄍㄨㄥㄊㄢˊ 引证解释 太湖 古迹名。 唐 白居易 《毛公坛》诗:“ 毛公坛 上片云閒,得道何年去不还。”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二》:“ 毛公坛 即 毛公坛福地 ,在 洞庭山 中, 汉 刘根 得道处也。 根 既仙,身生緑毛,人或见之,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