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
比兴为古代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是类比联想思维的产物。然而古代艺术水平最高的诗歌却并不以比兴见长。汉代以来,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体现了自然的变迁对诗思重大的感发作用。魏晋以后,在“声色大开”的背景下,“物感”的经验引导了感知优先于抒情的诗学倾向。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即是证据。玄学和佛教转变...
比兴的作用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
比兴的作用 比兴(Analogy)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兴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并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首先,比兴能够增强作品的形象感。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比兴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视觉化的形象,...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比兴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增强表现力 古诗词中的比兴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使描述更加形象具体。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以饮酒作为喜悦人生的比喻,令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表达了诗人豪迈的人生态度。 二、增加诗歌的韵味 比兴手法可以使古诗词更加...
在答题中,使用比兴手法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吸引力。以下是比兴手法在答题格式中的作用: 1.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2.增强表达的效果: 3.增加修辞效果: 比兴手法能够增加修辞效果,使文辞更加华丽、富有诗意。通过使用拟人手法,使非生物的事物拥有了生命力,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例如,描绘一个蓝天时...
增强意蕴,提升艺术效果,引发联想等作用。1、通过比兴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象化,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和深远。2、比兴手法可以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诗意更加盎然,从而提升诗歌的艺术效果。3、比兴手法可以引导读者通过联想,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
(2)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句,使诗歌生动形象,对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3)以叙事、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来表达感情的起伏变化,两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