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中央网信办网站4月23日发布通知称,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通知指出,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遏制“自媒体”摆拍造假风,压缩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空间,提升“自媒体”发布信息可信...
对不实信息的治理其实是与谣言的传播进行“赛跑”,抢在不实信息成为谣言之前将其扼杀。一些不实信息以标题党的方式吸引“毒流量”,采用虚构、仿冒、摆拍、以“网传”“听说”等方式打擦边球等方式制造热点,尽管未形成谣言,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样、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得不实信息很容易引起广泛的...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根治畸形的网红生态,平台还应转变流量思维,不能不论好坏唯流量论,更不能为了所谓的商业利益与“毒流量”同流合污,给擦边内容推流,助长其嚣张气焰。在这一点上,既需要平台自律,更需要形成监管合力,督促平台强化自身责任,推动流量向善,才能让网络空间“正气”与“人气”同在。上...
1. **价值观扭曲**:- “毒流量”微短剧往往以低俗、恶趣味为卖点,通过夸张的情节、恶俗的笑点来吸...
从平台角度看,注意力就是流量、就是真金白银,当平台主要内容长期处于低质化、同质化状态时,显然难以满足网友的期待。因而,维持流量热度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引流、推流来创造热度。不论是创造“倍速走红”的网红个体,还是创造网红景点、网红话题,只要“种草——拔草”“参与——打卡”等路径能在平台不断复制粘贴...
这类型的"毒流量"微短剧的危害,我认为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利于短剧产业的长期发展。这类短剧能够...
然而,部分微短剧存在题材低俗化、叙事狗血化等情况,人际关系、婚恋关系被妖魔化。更有甚者夸张猎奇,不断刷新“雷剧”“毒剧”下限。此类微短剧看似“爽”,其实“毒”,不仅影响用户观感、破坏行业发展,更以“毒流量”侵蚀社会价值观。微短剧不是法外之地。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扶持与监管并行,推动网络微...
谈谈有话说 | 警惕“毒流量”在网络平台肆虐 7月8日,检察日报刊文称,近日,“打不死的爆裂风车”等一批账号因存在攻击国家机关、攻击中央媒体及干扰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现根据有关社区规则已被关闭。这些账号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还严重毒害正处于三观塑造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要塑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打击自媒体炫富拜金的“毒流量”点击小程序收听音频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自媒体”将制作并发布炫富短视频作为吸引流量的“金钥匙”,表面上是在展示“日常点滴”,实则是以“炫富”为手段吸引关注与流量,这种行为无形中宣扬了金钱至上、物质崇拜及攀比享乐的扭曲价值观与人生追求,产生了极为负面的示范效应,对网络空间...
恶意营销的丧钟已经敲响,是时候清除“毒流量”了!清除“毒流量”公害必须连根拔起 近日,国家网信办启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恶意营销账号。网信办表示要压实主体责任,加大惩治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网络账号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并向社会公众通报处置结果。网络上的恶意营销现象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