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辛鼎是商代晚期的重要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它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其妻子妇好而铸造的礼器,因其铭文“司母辛”而得名。本文将从司母辛鼎的发现与考古背景、鼎的形制与纹饰、其在商代社会中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
这是在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大鼎,因内壁的铭文,被学界认定为“后母辛鼎”,据此把妇好的庙号认定为“妣辛”。 在我破解了“武丁”、“妇妌”、“妇好”分别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及其皇后奈菲尔塔利(Nefertari)、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后,搞清、理顺了拉美西斯二世(武丁)与两位皇后及子女之间离奇复杂的关系,...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经过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与商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应当是“后”的意思,所以司母戊鼎也称...
司母辛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作地,腰边底饰乳丁,足上部兽面醒目。此鼎出自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于1975年冬天被发现,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五号墓出土,为...
司母辛鼎是中国商代青铜鼎中的精品,也是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器物,它于1976年出土于安阳市殷墟妇好墓,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历史文物。这件青铜鼎造型独特,长方形口,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为底,腰边底饰乳钉,足上部兽面,整体线条流畅自然,彰显出古代青铜文化的雄浑之美。据考察,司母辛鼎的年代大概为...
名为司母辛鼎 重达120多公斤 是用来祭祀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礼器 司就是祭祀的意思 母代表母亲 辛是妇好的庙号 其器口为长方形 短沿方唇 两耳立于短边口沿上 外形极为厚重大气像司母辛鼎这样的青铜器最初并不是绿色 而是金灿灿的黄色 为了给观众展示司母辛鼎原来的真容 ...
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据了解,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墓里藏品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等1928件文物。其中,司母辛鼎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
司母辛鼎身的云雷纹主要是作为底纹来衬托主体纹饰,用云雷纹中回转交错的结构,增添纹饰华美、繁复的艺术效果。云雷纹象征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这种纹饰的运用增加了器物的神秘感,也寓意神灵和天命的庇护。同时,云雷纹也常被视为能够沟通天地和人神的象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特点。(四)乳丁纹 乳丁...
作为胜利者, 除了向上天祭祀,上报胜利之外,商朝的统治者,还会为取得这场胜利的将军铸鼎,让鼎上的铭文,来讲述这位将军的丰功伟绩。武丁为了表彰和笼络这位勇武的女将军,武丁为这位女将军铸了司母辛鼎。从妇好墓中出土的司母辛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
司母戊鼎 ” 后来就被正式改名为 “ 后母戊鼎 ” 。实际上,由于“司母戊鼎”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形制最大,影响最广,后人对它的名称相对较谨慎,以至于后来严谨的学者们及时把他的名字改为“后母戊鼎”,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从这场改名风波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 “司母辛鼎”实际上也应该叫“后母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