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殿内省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长官监一员,次官少监一员,丞一员,掌侍奉皇帝生活起居事务,又有奉车都尉十二员,掌进御舆马; 统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为殿中省。 官署名。隋承北齐之制于门下省置殿内监,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分门下省尚食...
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殿内省是官署名,三国魏有殿中监一官,北齐始建官署,名殿中局,隋朝改名为殿内局,掌管供奉之事。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 A. 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 B. 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 C. 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 D. 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
【题目】隋炀帝对开皇时所定的各种制度作了一些修改。官制方面,大业三年,改内侍省省为殿内省,与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并为五省。尚书省各曹改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曹。自隋
九人。隋朝殿内省六尚局中的员额三人,掌礼仪教学;辖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命妇朝见,编制人数是九人。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隋高祖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大业3年(公元607年),隋炀帝成立殿内省,将城门、尚食、尚药、御府、殿内五局从门下省移入其中;负责下行文书用印的符玺局继续保留;设立给事郎,“置员四人,从五品,省读奏案”,专门负责上行文书奏案的审议。这些举措() A.破坏了三省的相互制约的运作机制B.减少了中央决策失误 ...
殿内省其实在史大忠退休之后就已经名存实亡,完成迁都之后,整个省内体系直接因为康德的上位而崩坏。 自改元以来宫闱中保持的“大清洗”,也是以康德的上位而宣告结束。 康德代表全新的宦官体系,不但跟武德朝进行了割裂,甚至跟秦汉以来的所有宦官体系进行了切割。 阉人阉掉的,不仅仅是裤裆里的一坨肉。 武德贞观两朝的...
《隋书·百官志》记载:隋文帝将原属门下省的“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改归殿内省。城门、殿内等五局主要掌管城门或者殿门的启闭,“宫殿的张设洒扫”以及皇帝的“膳食、医药、住所”等,这些机构的调整( ) A. 确定了三省六部制的最终格局 B. 减弱了门下省的侍从服务色彩 C. 提高了政府核...
4.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A.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B.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C.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5.外国人在泉州的居住始于唐代,当时多为贡使、传教士...
汉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供御服及宫殿陈设等职。到隋唐时,这些职能已经统归为皇帝服务的由从门下省独立出来的殿内省专门掌管。这表明了( ) A.家务官与政务官逐渐分离 B.九卿仅是汉代皇室的家臣 C.汉唐中央官制发生大变革 D.殿内省是家国一体的产物 2024·湖北·一模 查看更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