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新世纪来临后,歼-11A又基于为歼-11B研发的新技术进行了一整套升级,将包括飞控、导航、环境监测、航电、雷达等机体内的系统进行了大幅度更替,更是与原版的苏-27S拉出了更多的差异与不同。毫无疑问,即便是号称“来料组装”的歼-11A战斗机,相对于俄罗斯服役的苏-27S也有着相当数量的改进,绝不是“完全仿...
按照最初的计划,我国准备生产200架歼11A战机,而且有可能追加批次。由于歼11A战机的综合性能有限,我国对歼11A战机的生产量一再下降。最终,歼11A战机仅仅生产了105架,歼11A战机停止生产。其中,我国在生产歼11A战机的同时,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升级。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著名的歼11B项目。2004年、2005年...
歼11系列战机,从歼11A到歼11D,合计发展了4个主要型号,从90年代末期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10年代末期,时间跨度长达20年。其中,歼11A、歼11B进行了大批量生产,合计生产了420多架。歼11C战机脱离歼11家族,成为了歼15战机。歼11D战机则是进行了技术保留,没有投入现役。歼11D战机,没有装备部队 当然,歼11D战机...
相比而言,航空工业沈飞的歼-11A战机具备明显的数量优势,这里还没有统计引进的100架苏-30,24架苏-35SK多用途战斗机,数百架歼-11B,歼-11BS,歼-11BH和歼-11BSH,以及数百架歼-16和数十架歼-16战斗机。想想我军这100多架可以发射R-77中距空空导弹的歼-11A制空战斗机,这算不算歼-11A战机的先进之处呢...
歼-11A实质上是苏-27SK的国产化组装版本。自1993年起,我国便着手准备组装仿制苏-27SK,1996年正式接收相关技术资料,直至2007年完成全部生产,整个项目历时11年,期间直接外汇支出超过2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投入,若仅是为了当时无法预见的歼-15、歼-16的未来发展,显然难以自圆其说。从现今的视角审视,空军当年在米格...
因此,我们生产的第一批苏27,也就是所谓的歼11A,只不过是在中国组装的机型,本质是改了马甲的苏27,这也是为什么老有人说歼11是苏27的完全模仿版本。后来我们大约生产到80架的时候,由于拥有了核心的技术,再加上时代的发展,单纯制造歼11A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国防的需要。于是,我们开始和俄罗斯协商,用中国的部分...
至于歼-11A,其情况非常特殊,本身技术状态和歼-11B差距不大,但中俄在签订歼-11A生产合约时,俄方为保证自身利益要求提供机体、雷达、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这就使得100架出头的歼-11A机队中,国产和进口零件基本上是各占千秋。再加上其原本就是在国内组装生产,因此在技术上具备升级潜力,特别是后期国产零部件比例...
在对地攻击方面,歼-11A 能够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对敌方地面目标进行有效打击。在一次实战化演练中,歼-11A 成功摧毁了多个重要地面目标,打击精度达到了米级。它所携带的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等武器,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命中目标。比如,在对敌方重要指挥所的攻击中,歼-11A 投放的精确制导炸弹直接命中...
不过,在战斗机技术持续取得进展的过程中,歼-10A与歼-11A这两款战机渐渐呈现出了若干有待完善之处。首先来看飞行性能方面的情况。那两款战斗机在飞行速度上,以及战斗半径的大小、整体作战能力的高低等方面,均无法达到现代战争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再者就是其武器装备方面的情况了。歼-10A与歼-11A所配备的飞弹以及...
相比之下,歼-10A仅配备机械扫描雷达,在空战中只能携带4枚中距弹,且因无法充分发挥霹雳-12导弹的性能而远程攻击力不足。面对美军F-15E、F-16V这样的"老对手",中国空军迫切需要歼-10C、歼-16等新锐战机尽快形成战斗力。这些新一代战机吸取了歼-10A、歼-11A的教训,从气动布局到雷达、发动机、武器挂载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