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绿歧角螟 橄绿歧角螟Endotricha olivacealis,鳞翅目螟蛾科。翅展20-22mm。下颚须细小,丝状。胸部背面橄榄黄,腹部红色,足黄褐色。前翅基域及外缘红褐色,中域及前缘橄榄黄色,散布有红色鳞片,翅前缘有黄、黑相间的斑列。后翅基域和外域红褐色。 分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台湾...
白纹歧角螟的识别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尺寸:翅展尺寸为1820毫米,这是它的基本尺寸指标。头部及触角颜色:头部、下唇须和触角为黄褐色,为该昆虫的头部增添了一抹暖色系的基调。胸部颜色:胸部背面及肩片呈现灰褐色,显示出一种中性而稳定的色调。前翅特征:颜色:双翅主要为黑褐色,但基域部分的色彩...
双纹须歧角螟主要危害茉莉花,作为制茶原料的茉莉花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在防治过程中,应避免在花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尽量选择花期前后进行控制虫口密度。具体防治方法如下:(1)冬季进行田园清理,彻底剪除枯枝、虫伤枝和虫枝,集中烧毁。清除枯叶,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式处理。检查虫口数量多的田地,结...
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三) 夏季茉莉花的第一次为害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时,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对防花被害的平均效果分别为63.08%和77.45%,防有虫花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6.65%和80.98%,2处理与农户自防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技术后,茉莉花的质...
双纹须歧角螟[Thichoghyselis cretacea (Batler)]俗称茉莉花蕾螟,是我县茉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一年在我县常年发生6-7代,除蛀食花蕾之外,还危害茉莉的新梢嫩茎,开花期和非花期均危害,因其是咬孔蛀入取食,常规农药防治效果较差,如何找到防治关键点成为本文探讨的课题。 1试验条件 1.1作物...
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二) 夏季茉莉花的第一次为害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时,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对防花被害的平均效果分别为63.08%和77.45%,防有虫花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6.65%和80.98%,2处理与农户自防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技术后,茉莉花的质...
双纹须歧角螟的发生规律尚无明确报道,其生物学特性也未被详细研究。初步观察表明,此虫通常在三月初春暖化蛹、羽化和成虫产卵,主要将卵产于花蕾或嫩芽嫩叶上。幼虫孵化后会钻入花内蛀食花朵,当无花时则转移到叶片间为害,具有转移为害的能力。幼虫也能对嫩枝造成损害。从观察结果来看,双纹须歧角螟...
双纹须歧角螟的成虫体长约为7毫米,翅展在12~14毫米之间。全身呈白带淡褐色,头布满白色鳞毛丛,前部有一黑色鳞毛横带。下唇须向前方突伸,且相当长,外侧褐色,内侧色淡,雄虫的下唇须较雌虫宽短。下颚须细长三角形,颜色与下唇须相同。触角丝状,长度不及体末。胸部鳞片较宽大,肩披发达,中...
温湿度对双纹须歧角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螟蛾科昆虫名录胡氏“中国昆虫目录”补遗部分一.草螟、禾螟、拟卷螟、卷螟、聚螟、歧角螟及螟蛾亚科 全部标题作者 关键词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递稿件 查看量下载量 201 更多... 昆虫学报1953 , PP. 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