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武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殿试以后,武状元就会被立即授予官职。顺治三年(1646年)定武状元授正三品参将;雍正五年(1727年)变定武状元授正三品御前一等侍卫。雍正以后各朝武进士的授官情况虽有些变化,不过所授品阶基本上以正三品定制为...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由明史学者章宪法先生撰写的《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和由知名学者张全海博士撰著的《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详实的文献考证、妙趣横生的历史讲述,搭配以500余幅珍稀古籍版画,深刻挖掘古代中国普通人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跃迁。《文状元》以明代...
除了有郭子仪之外,唐朝还有一位武状元,大唐穆宗年间,公元823年,有个人叫郑冠的考上了文状元,可是当了五年官以后不满意,想追求点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又去考了武状元,最后居然中了武状元,因此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武双料状元。 年龄最小的武状元 宋朝有个叫朱虎臣的,九岁就中了武状元,是历史上年龄最小...
1、文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文举殿试第一即文状元;2、武状元:武状元就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这就是武状元;3、差别:文状元以文教佐天下,也就是...
状元不是官,而是一种头衔。 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 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 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 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考生需要通过县、府、院试,才可取得秀才头衔,及进入乡试的资格。县试由隶属于...
从籍贯看,广东的顺德、南海盛产状元,各出了3位状元,而且都是2位文状元和1位武状元。番禺也出了2位文状元。海阳(今潮州)则出了一文一武2位状元。 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莫宣卿(公元834—868年),17岁即中状元。他出生在肇庆封开,7岁时已会吟诗作对,1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就中秀才,被乡人誉为“神童”。17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其取得难度都极为高昂,但二者在难度体现上各有侧重。文状元的取得,更多地依赖于深厚的文化积累、精湛的书法技艺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而武状元的取得,则更侧重于身体素质的锤炼、武艺技巧的掌握以及实战经验的积累与心理素质的考验。两者虽路径不同,但均要求...
大致为两类,一为文状元、一为武状元。若是范围再扩大一点,我们可以说,孝廉之人、有真才实学之人、富庶之人、运气爆棚之人……都有机会成为曾经的状元。1.《文状元》书其书如前言所言,提到状元,你会想到什么?我想无非是如今高考各省市的第一名,或许你就是。但是,看了《文状元》之后,你首先会知道什么?著名...
中国历朝历代“文状元”和“武状元”一览表。 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底层人民才真正有了出头之日。 有句话说得好:往前推个500年,谁的祖上还没有一个厉害的风云人物呢?想想也对,不然早在战争、瘟疫、饥荒中离世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你祖上出了多少“文武状元”。俗话说:同姓500年前都是一家人。 图一是“...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唐朝郑冠中国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武举高第的人,宋绍兴年间的朱虎臣,九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