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你知道武汉有哪些非遗吗?①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②评书:又称说书、讲书,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③大鼓:打击乐器的一种。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④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是湖南流行的哦呵...
黄鹤楼传说:历史与神话的交织 黄鹤楼传说,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武汉的文化名片。这些传说不仅讲述了黄鹤楼的由来和变迁,更蕴含了武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汉阳归元庙会:民俗文化的盛宴 汉阳归元庙会,作为武汉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非遗文化,以其热闹的氛围和丰富的...
2009年,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武汉豆皮以绿豆、大米、糯米、鸡蛋、牛肉丁等为原料制成,皮薄酥脆,馅心柔糯鲜醇。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图源:视觉中国 武汉四季美汤包继承了我国的包子制作技艺的优秀传统,其制作技艺百年前由江浙人带到武汉,并针对湖北人口味作出...
武汉有23个非遗项目,全部列表包括:木兰传说、黄鹤楼传说、伯牙子期传说、龙舞(高龙)、汉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武汉杂技、木雕(武汉木雕船模)、汉绣、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庙会(汉阳归元庙会)等。其他的非遗项目您可以查询相关官方渠道或咨询当地非遗保护中心获取详细信息哦。
2024年,武汉市深入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策划创作《文化传承在武汉》系列视频,推动武汉非遗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戏韵悠长 生生不息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剧在武汉发源、发展、成熟,融合了南北文化,近400年来传播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剧种。近年来...
近年来,江汉区频频端出“非遗大餐”,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2024年,该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第八届江汉非遗节,武汉纺织大学非遗团队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作,将汉绣、植物染等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上演了一场非遗时装秀,让汉...
一.武昌鱼 二.老通城豆皮 三.蔡林记 四、生炸鱼丸 五、排骨藕汤 传统美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老武汉有句歇后语,“汪玉霞的饼子——绝酥”,酥脆蓬松的口感,是糕点师从皮到馅坚持最传统的手工制作而来的。 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280多年,糕点花色总计不下150余种,是武汉民众婚娶聘礼、喜庆请客的必备之品。
高龙:高龙起源于唐贞观年间,传说唐太宗命四海龙王普降甘霖缓解旱情,人们便举龙头以谢龙恩,祈求太平丰登。至今,高龙已成为武汉独特的舞龙形式。🎉当然,武汉的非遗文化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更多武汉的文化魅力!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游学的大洋C无禁忌 2025-01-24 🍄LOGO设计背后的故事🎨...
6月8日,“在武汉 非遗就是生活”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武汉主会场活动在武汉园博园汉口里街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为新评选的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发了证书,并向优秀的非遗+旅游、非遗+互联网项目颁发了奖牌,这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更多非遗项目的创新与发展的鼓励。在市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