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学,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专家,担任《物理化学学报》、《Carbon Energy》、《eScience》等期刊的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锂/钠离子电池、水溶液电池以及废旧电池的绿色回收。目前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7项,在Angew....
通讯作者介绍 陈重学,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专家,担任《物理化学学报》、《Carbon Energy》、《eScience》等期刊的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锂/钠离子电池、水溶液电池以及废旧电池的绿色回收。目前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7...
然而,NFPP的工作电压仅为3.0 V(相对于Na+/Na),低于基于V的聚阴离子材料、大多数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导致其能量密度不具备竞争力。 近日,武汉大学陈重学课题组在SmallMethods期刊发表论文(团队成员Wu Honglun为论文第一作者)...
近日,武汉大学曹余良教授和陈重学教授团队在期刊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esign of Gradient Porosity Architecture with Through-Hole Carbon Spheres to Promoting Fast Charging and Low-Temperature Work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该研究首次采用共轴电纺丝和随后的模板牺牲法合成的穿孔(...
通讯作者:陈重学*,曹余良* 单位: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研究背景 尽管锂离子电池(LIB)在过去数十年间发展迅速,占据了3C和动力电池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其不安全性以及在低温(<-30℃)和高温(>60℃)下较差的工作表现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由于材料选择有限,在工业上很难通过对正负极材料改性...
陈重学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专家,担任《物理化学学报》、《Carbon Energy》、《eScience》等期刊的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锂/钠离子电池、水溶液电池以及废旧电池的绿色回收。目前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6项,在Angew. ...
近日,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影响因子20.831,一区top)和Nano Energy(影响因子19.069,一区top)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陈重学副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High-stable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Regulated by Coordination-Number Rule for All-Climate and Safer Lithium-Ion Batteri...
陈重学,32岁,博士,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351珞珈青年***”。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体系的开发。目前已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校级、横向课题共7项,总经费 300余万元,参与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逾 10 项。发表SCI论文57篇,授权国家发明...
近日,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影响因子20.831,一区top)和Nano Energy(影响因子19.069,一区top)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陈重学副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High-stable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Regulated by Coordination-Number Rule for All-Climate and Safer Lithium-Ion Batteri...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Small Structures(Small姊妹刊)和Small Methods(影响因子12.13)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陈重学副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Design Strategies of high-voltage aqueous batteries”(第一作者为2021级博士生董重瑞)和“A Green and Scalable Synthesis of Na3Fe2(PO4)P2O7/rGO Cath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