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大家应该都知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就是骆宾王的诗词,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但骆宾王在历史最为人称道的不是他的诗词,而是他的一篇檄文,即《讨武曌檄》。《讨武曌檄》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有了想称帝的想法,于是她废掉了唐中宗李显,然后立另...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 唐代 文学家 骆宾王 创作的一篇檄文。此文开篇即历数 武则天 之累累罪恶,层层揭露,有如贯珠,事昭理辨,并点明武氏乃亡国之祸根,从而道出讨伐武氏之必要性;再写起兵讨武之正义性,气盛而辞断;最后向敌方晓以赏罪诱胁。全文综合运用对仗、用典、
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唐代一篇著名的政治檄文,旨在声讨武则天执政的合法性,并号召天下支持徐敬业起兵。全文以激烈言辞揭露武则天的“罪行”,同时渲染义军的声势与正义性。下文将从原文与译文对照、历史背景、文学特色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核心...
李世绩孙子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兵败身死,却助力骆宾王留下一篇千古奇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开告密之风,一时之间擅于罗织罪名的酷吏横行朝野。 主要事件 1.关中地区发生旱灾与蝗灾,造成了大饥荒,唐高宗率领文武前往洛阳,留太子在长安监国。随后洛阳连日大雨,洪水泛滥。洪水退去后,瘟疫又流行。从长安...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原文及翻译 骆宾王 原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①,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②。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
《讨武曌檄》正是骆宾王写的。 徐敬业:(636—684年)又名李敬业,李是赐姓,并非皇族,爷爷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在影视剧中,是军师的形象(徐茂公),但正史中,又是个猛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按下不表 武则天:(624—705年)山西人,十四岁入宫, 李世民649年去世时,武则天才25岁,现在,已经60岁了,而骆宾...
武则天读《讨武曌檄》我们先看《资治通鉴·卷203》的一个记载,原文如下:移檄州县,略曰:“伪临朝武氏,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又曰:“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为声讨武则天而作的檄文,全文以激烈的言辞揭露武则天的罪行,号召天下勤王,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下文将从创作背景、核心内容、文学特色及历史影响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与动机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黜中宗李显,临朝称制,意图称帝。徐敬业(...
《讨武曌檄》(也称《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唐代大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篇檄文。以下是对该檄文的拼音及赏析: 拼音全文 为xú徐jìng敬yè业tǎo讨wǔ武wǔ曌zhào檄xí(部分): 伪wěi临lín朝cháo武wǔ氏shì者zhě,性xìng非fēi和hé顺shùn,地dì实shí寒hán微wēi。昔xī充chōng太tài宗zōng下xià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