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昭仪并不是一个官职名称,而是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称谓。在唐朝后宫制度中,昭仪属于较高品级的嫔妃,其地位仅次于皇后和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正三品。这一制度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其位相当于丞相,爵比诸侯,可见其地位之尊贵。 而武昭仪,即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武则天在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五月...
武则天确实给力,她进宫后,唐高宗不再宠幸萧淑妃,而武则天也在永徽三年(西元652年),为高宗生了第一个儿子李弘。正所谓母凭子贵,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在后宫站稳了脚步。永徽三年五月,武则天被拜为二品昭仪。武则天深知她再次入宫,是王皇后的心意,遂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王皇后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这是武媚娘一称呼的来源,被称为武才人,做了许多年的才人。历史上很多女子都只有一个姓,称为某氏某氏。可见男权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唐高宗李治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
武昭仪戴上这顶凤冠前的腥风血雨和披荆斩棘。 【材料解析】 一、宰相傲骄无动于衷,皇帝昭仪悻悻而归。 眼见着王皇后杀死了自己的女儿,高宗李治盛怒之下,动了废掉王皇后的心思。 但是废后不是小事,高宗即便贵为皇帝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的。 此时的高宗虽然贵为皇帝,但是身边还有两个太宗留给他的顾命大臣:自己的...
经常看到有人说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之所以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是因为武昭仪曾为先帝才人,于唐高宗而言是母辈,以自己的庶母为妻于礼不合,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我们可以来先看看史书上是如何记载长孙无忌等人究竟是为什么反对唐高宗立武氏为后的。 《旧唐书·褚遂良列传》: 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
只是中宫不可一日无主,六天之后,十月十八日,许敬宗联络百官上表,请求重立中宫。当天,皇帝就颁布了立武昭仪为皇后的诏书。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武则天从贞观十一年进宫,一路坎坷,历经十八年的努力,至此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王后、萧妃被囚于别院,日夜忧闷。高宗跟这两位也不是没有...
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其位相当于丞相,爵比诸侯。武昭仪即武则天,永徽三年(652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
后来,武昭仪为李治生下一女,王皇后因为没有子嗣,便常去逗玩武昭仪的女儿。为了将王皇后彻底扳倒,武昭仪终于狠下心,利用王皇后来逗玩自己女儿离开后的机会,捂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 一来王皇后嫉妒武昭仪的事情李治早有耳闻;二来李治根本想不到武昭仪会残忍的杀死自己女儿;所以对武昭仪嫁祸王皇后的事情深信不疑...
照理,李治最亲密的人应该是王皇后,现在却成为了武昭仪,这是不正常的。其原因,是因为李治认为自己搞不定王皇后,因为王皇后的背后是中书令柳奭,而柳奭背后是长孙无忌。可以想见,武昭仪在和李治的沟通中,让李治感到她的主见,想法和心计,这些都是李治本人不具备的,因此李治需要武昭仪。随着武昭仪给李治的主意...
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长孙无忌已经很清楚了,他相信李治做不出这样的事,只能是武昭仪的主意,他不同意立武昭仪皇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治有了武昭仪,将从自己手中夺权。 李治是守成的文治皇帝,走得是正大光明的路子,可是正大光明的路都走完了,长孙无忌一直都没有松口,李治就没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