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南路的南端,高7.1米,宽5米,城门长方形石匾上,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起义门是武昌古城10座城门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从2013年开始,就是响当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凝视高11.3米,穿斗歇山顶式的双层建筑的城楼,飞檐翘角,...
武昌起义门可以说是武汉较为小众的景点了,如若不是对中国近代史的热爱,恐怕是没几个人会直奔它而来。毕竟,武昌城内名气甚大,且是整个武汉最负盛名的景点就是黄鹤楼了。尽管它不及武昌城内的黄鹤楼那般闻名遐迩,也没有文人墨客吟诗歌赋,可并不影响它如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起义门景区内除了城楼、城门和城墙,...
🏰【一、历史的见证者】🏰 走进武昌起义门,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起义门见证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历史时刻。每一块历经沧桑的砖石,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二、雄伟的建筑风貌】🏞️ 起义门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建筑风格也令人赞叹不已。古朴的...
2011年8月12日,“武昌起义”石雕像在武昌起义门城楼旁准备安装。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作为在武昌首义爆发当晚,湖北革命党人首先控制占领的地方,武昌起义门也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三代长江日报记者...
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城门高7.1米,宽5米。城门楼上的“起义门”三个镏金大字由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这意味着这座城门的历史承载古今,意义非凡。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
在武汉人口里说的起义门,其实大多是指起义门对面的巷子,中和门还没改名前,这里叫中和门街,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元代时期,一些回族官吏相继来到武昌任官,武汉才开始有了回民居住。到了明朝时期,更多回族人迁移到汉,1364年明军攻占武昌,一批回族将领被派来武昌驻守,至清代,武昌的起义门街明伦街就逐渐发展为最早的回民...
起义门原为旧城中和门,辛亥革命成功后改为现名,1927年国民政府迁来武汉后,为城市建设发展听需,武昌旧城渐被拆除,仅余起义门留作纪念,1956年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时移世易,风雨剥蚀,数十年间墙颓楼砌。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武汉市人民政府按历史旧貌复建城门城楼,叶剑英元帅亲题门额。其后...
摄影,走进武昌起义门 “起义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是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民国以前称“中和门”。起义门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位于首义南路南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起义门原为武昌古城内的中和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武昌古城九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 大门高7.1米,宽5米。门楼上“起义门”三个镀金大字为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寓意此门历史承载古今,意义重大。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兵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了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该门入城,炮轰为首的湖广总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