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武成原文及注释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尚书》周书·武成未知 佚名 著 大 中 小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
伪孔安国《传》中的《序》说: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归兽”,即正文中所说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识”是识别,“政事”是关于国家施政的事务。 以下是《武成》的正文。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原文解读经典之一一一《尚书·武成》 《尚书·武成》原文: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解释为:周武王在即位后的第九年(公元前1048年),此时的商纣王早已经不得人心,于是武王借口纣王无端囚禁自己父亲于羑里最后去世这件事,以周国“太子发”的身份,前去殷墟讨伐纣王,为死去了九年的...
《尚书》中的《周书·武成》篇,详细记载了周武王伐商成功后,所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和治理手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君主的英明与智慧。周武王在成功伐商之后,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立即开始着手规划国家的未来。他深知,治理国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正如《武成》中所言:“厎商之罪,...
尚书·周书·武成原文带拼音 《 shàng shū · zhōu shū · wǔ chéng 》 《尚书·周书·武成》 wǔ wáng fáyīn 。 wǎng fáguī shòu , shí qí zhèng shì, zuò 《 wǔ chéng 》。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wéi yī yuè rén chén , páng sǐ pò 。 yuè ...
当然,《尚书》并非不可质疑。经过明清学者特别是阎若璩的考证,《尚书》的真伪问题成为学术定论。我们如今所见的《武成》篇可能与孟子所见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孟子的质疑更多是基于他的信仰和学术体系,仅从武王的人品出发,并未提出确凿的论据。事实上,多重史料均证明武王伐纣时曾出现血流漂杵的激烈战斗场面。◆ ...
尚书要义之周书·武成第五 《尚书·武成》记述周武王灭商后的政治举措与制度建设。武王在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商军倒戈致“血流漂杵”,周军迅速平定天下。战后,武王推行“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放牛于桃林,结束战争以恢复民生;释放被囚的箕子,修缮比干之墓,尊重商朝贤臣以安抚遗民;分发纣王聚敛的财物与粮食...
武成已被认定为尚书伪篇. 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去掉语气助词,为尔神,克相予,济兆民,无作神羞. 白话就是你们这些神,一定要帮助我,帮助我来济渡万民(济渡万民来帮助我),(而不要帮助商王)不要作那些作为神而羞辱的事情. 当然,先贤们也有其他解释,你自己去百度或google.结果...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注释】昧爽:天将明未明的时候。旅:军队。北:败走。戎:兵,引申为征伐。衣:通殷,指殷商。戎衣,讨伐殷商。【翻译】甲子日清早,商纣率领他如林的军队,来到牧野会战。他的军队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