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均为崇儒尊孔国家,拥有统一的东亚普世价值观。三国均有学识渊博的学者,都很重视王朝正闰之辨。元朝建立后,朝廷部署修史,三国中当以谁为正朔,便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难题。一时谁也不服谁,彼此为王朝正闰争得不可开交。事情便拖到了元顺帝时期,最后,时任三史都总裁官、右丞相脱脱站出来...
传统社会正闰之辨的历..这种最初的“统”的观念的理论形式,就是原始的正统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这一学说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邹衍。其核心在于,“五德”所代表的五种自然力各具盛衰之运,依次嬗变,周而复始;每种自然力
第五讲 传统社会正闰之辨历史文化内涵 共93页.ppt,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第 传统社会正 生要内容 、正统观念的起源 二、正统论的馈变 正统论与我史书的撰述 a Ook 学者饶梟颐言:历史上的正统之争 “表面观之,以是重床鼎屋,细褰则 精义纷披。理而董之。正可窥见中国 史学精
正统和非正统的区别。五代乱政,宋得国也不正,本质上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地方偏安政权,所以也挺纠结自己的权力来源。宋叶适《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若夫不别夷夏,不分正闰,恬其仇我,俛焉并立,甚至以为戎狄之德,黎民怀之,若天眷命而然,则尤公师友之所讳也。”
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第五讲 传统社会正闰之辨的历史文化内涵 收藏 分享 下载 举报 用客户端打开
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
长安与河北之间 | 历代德运之争大约可以归入两条主线,一是在分裂时期对峙的王朝之间如何竞逐正统,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多贬斥对方为“岛夷”“索虏”便是典型的案例,稍后宋、辽、金三朝的正闰之辨,亦集矢于此。二是结束分裂时期的大一统王朝,如何定位之前那些或分裂或短祚的政权,确定德运所承。
___《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学巨著,其门人赵师渊续编完成,共59卷。朱熹以纲仿《春秋》,目效《左传》,内容注重严分正闰之际、明辨伦理纲常,并注意褒贬春秋笔法。创立了纲目体。大字的纲是提要,小字的注评论史事。本书加入了浓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释,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相关知识...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第五讲传统社会正闰之辨的历史文化内涵 主要内容 •一、正统观念的起源•二、正统论的演变•三、正统论与我国史书的撰述 学者饶宗颐言:历史上的正统之争,“表面观之,似是重床叠屋,细察则精义纷披,理而董之,正可窥见中国史学精神之所在”。一、正统观念的起源 “正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