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执政者对城墙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
从唐武德四年(621年)正定城定为现址,到明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正定城墙得到了拓展和加固。正是因为这次重修,将正定城墙固定在了周长24华里,高3丈余,宽2丈余的土城。现在我们看到的正定城墙(部分),是明正统年间的古建遗存;其残留长度在我国现存明城墙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南京和开封。2013年,正定古城墙...
正定城墙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了解正定建城史、研究明代城墙规制的珍贵文物。 正定城墙作为正定古城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发展与演变真实反映了城市格局的变迁。正定城墙宏大的规模、较高规格的...
千年间,正定城墙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安史之乱时,李光弼在此以少胜多;北宋与辽对峙,这里是边防重镇;元代马可・波罗途经,惊叹其为 “贵城”;解放战争中,正定战役的炮火曾让部分墙体伤痕累累。如今,城砖上的弹痕与修补痕迹交织,宛如历史的年轮。阳和楼与名人足迹 除了军事价值,正定城墙还承载着深厚的文...
第一篇:正定古城墙 —— 穿越六百年的史诗传奇 历史长河中的城墙变迁 正定城墙始建于北周(公元 576 年),最初只是一座夯土筑成的简易城垣,肩负着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重任。时光流转,到了唐宝应元年(762 年),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为正定奠定了 “九街十八巷,二十四座金牌楼” 的...
[ 正定城墙走进新时代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墙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依然风雨前行,向世人诉说着正定这座古城的沧桑变化。 摸一摸那斑驳的城墙,有多少故事扑面而来,走上辙痕如槽的路面,耳边似乎响起木轮车咬合路面的咯吱声,登上高高的长乐门,仿佛时空将我们带回那繁花似锦的岁月。 如今...
是啊!正定城墙,是古城正定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者,有那么多的历史活剧由它展开…… [历史篇] 公元352年,前燕大将慕容恪率军进攻驻守常山郡城正定的冉闵,在滹沱河的北岸建了一座军事城堡取名“安乐垒”,此军事堡垒即为正定城最初的建筑形式。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将常山...
上图 正定县代表性的文物景区 上图 正定的文创纪念品 城墙和城门 历史上正定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城墙是正定的标志性建筑。正定城墙是明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为府级规制,规模宏大,城墙高3丈2尺,上宽2丈,周长24华里。城设四门,东为迎旭门、西为镇远门、南为长乐门、北为永安门。上图 2013...
1937年正定城墙遭受侵华日军破坏 左上:悬挂于南城门上方的“三关雄镇”匾额,左下:上世纪30年代的正定东门月城 右:上世纪30年代的正定北城门楼 “三关雄镇”匾额,上世纪30年代的正定东门月城、北城门楼 二、出土文物 瓮城南城台建筑设计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在修缮挖掘瓮城南城墙的时候,发现了瓮城南城台基址,处于保护的...
在正定古城开元寺南临的一处考古遗址,游人可以透过玻璃罩直观自唐朝开始遗留下来的古井、古城墙、古街巷等七个历史时期叠加的文化地层遗迹,身临其境,“一眼千年”,触摸城市根脉。最近这几天,正定县文旅部门正着手引入数字化手段,让这一历史遗迹“活起来”。在正定博物馆中,陈列着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