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戏,又称正音戏,有南下大戏之称,系南戏遗响;白字戏,海陆丰也称之为“白字仔”。正字戏和白字戏,都由浙江传入福建、潮州。明代海运发达,正字戏由海运直接传人海陆丰,因海陆丰扼南北海运之险,是一个中继站、避风地和补给站,又多军旅据点。白字戏传入福建、潮州之后,渗透了闽南方言,成为闽南语系的...
正字戏明初即在海陆丰扎根。海丰城隍庙戏台、碣石卫军城隍庙戏台、捷胜城隍庙戏台均在明洪武年间建成,这些戏台一直相沿盛演正字戏。历史上,海陆丰正字戏与流行于福建、台湾的四平戏有密切渊源关系。 据碣石玄武山碑记记载和老艺人林意强、庄子福等的讲述,正...
近年来,陆丰市加大了对正字戏的保护、研究和推广力度。陆丰市文化馆成立了正字戏传承工作站,组织传承人员进行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此外,陆丰市还定期组织正字戏文艺爱好者举行传承交流活动,培训年轻演员、作家、编剧,向社会发布正字戏的文艺书籍和音像制品。正字戏作为汕尾四大稀有剧种之一, 不仅在海陆丰地区广...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戏剧活化石。陆丰市正字戏剧团是全国唯一的正字戏专业剧团,2006年6月,正字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正字戏,广东地方戏,用中州话演唱,因粤东闽南称中州话为“正字”或“正音”,故名正字戏或正音戏。流行于以海丰、陆丰为中心的粤东和闽南地区。1975年,潮安县从古墓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六月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卷末题:“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卷终下。”“正字”,即指正字戏。可见...
正字戏:又名“正音戏”,因其语言用中州官话(闽南、潮州等地称为“正音”或“正字”)而得名,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闽南、台湾等地。形成于明宣德年间,是元明南戏的一支,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曲调有正音曲、昆曲两种,也有部分杂曲,小调。伴奏乐器“正音曲”以龙舌兰壳制的大管弦为主,配以三弦,竹弦等...
正字戏是“南戏遗响”,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传承至今已有900年历史。2006年6月,正字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正字戏进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载誉归来。 2013年2月10日,正字戏《得胜还朝》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正字戏是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地方传统戏剧,本名为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 2006年5月20日,正字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字戏小史 正字戏早期为南戏一支。明宣德...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因唱“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白字)演唱的地方戏。明初即在海陆丰扎根。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 不仅是广东省汕尾市地方传统戏剧还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且正字戏最早期为南戏一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 “南戏遗响”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