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佛性。《涅槃经》说:“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印光大师解释说:“缘即助缘,既得了悟,即须修习种种善法,以期消除惑业,增长福慧,必令所悟本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已.”是为缘因佛性。 对三因佛性之...
二、了因佛性,此即正因佛性所发生之正智。以或由知识,或由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而得了悟。知由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知六尘境界,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嗔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因业受苦。反令正因佛性,为起惑造业受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反妄归真,冀复本性也。三、缘因佛...
意思为: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闻思修即是妙三摩,依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佛性,微密观照,从根修证。此非制心不动所成,乃自性本具即慧之定。此处微密观照,即是惺惺寂寂,绵密用功。微是见诸现象,不落少许分别,心行入微。密是感受现象,而不执著,达不可言说之境。观是不逐外境,回返注视本源,但于自心觉不恒时。照是常寂不昧,恒时了了...
三因,就是正因、了因和缘因。 1 正因佛性,就是我们即心本来具有的妙性,诸佛所证真常的法身。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净。众生彻底违背,诸佛最后圆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 2 了因佛性,即正因佛性所产生的正智。或得善知识指点,或读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因而得到明...
阿弥陀佛: 这就是缘份!我真实不妄语、担负起每一句因果责任告诉有缘同修莲友们; 一个真正觉悟弘法引众修习佛法的成就者, 只有在生活智慧慈悲中,言行合一,说道做到,做人天师表,全心全意去为人民服务中(普渡众生),才能张显你真正修习佛法的合格人性(佛性)。 只有智慧慈悲无私为国家太平盛世,为众生谋利益,造福子孙...
性觉 诸法本寂静,心性自如来。 佛性| 佛性无路可达,佛性无处可达,唯以精纯念心,反观内化,内化自我,精之又精,纯之又纯,直达化无可化之时,所以化无可化,念无所念,是故觉所觉空,佛性现前。一切修法,内化的都是这个自我,也唯有敢于对自我下手,才是真实的修行,一切对于自我的化解,都是自我正在一步步的...
感悟: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着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接着,“凡所名相皆虚妄,自性清宁显影场”,进一步阐述了所有名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而真正的自性(即佛性)是清净安宁的,它像是一个显影场,显现出世间万物的虚幻影像。 然后,通过列举三种妄想——肉体身、幻灭心、诸知见,以及它们因缘聚散同空性的特性,说明了妄想的本质和空性的关系。这些妄想都是人们执着于名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