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阿难听了这位上座的教导后,又以同样的问题,去问了许多其它的比丘。结果所得到的答案,都说要修止观二法,并且说修习「止」,最后必要成就「观」;修习「观」,最后必要成就「止」,止观的成就,就能进入断、无欲、灭的解脱境界。 最后,尊者阿难再以相同问题向佛陀求证,佛陀...
调身方面,坐禅时要调整自己的身体,先要厚铺坐具,使身体能安稳久坐,无所妨碍。其次调整定势,坐法有二:一是结半跏趺坐,即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趾与右膝齐,右脚趾与左膝齐;二是全跏趺坐,先将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将左脚安于右膝上。调息方面,息有4种相:一风、二喘、三气、...
阿含经故事选046.都说止观二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瞿师罗富家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中。 一天,尊者阿难拜见一位上座,向他恭敬地行问讯礼后,问上座说: 「尊者!比丘如果在空旷处、树下、闲静的屋内专精思惟修学时,应当如何思惟?」 「尊者阿难!应当以止、观二法专精思惟。」 尊者阿难继续问: 「尊者,如果...
《阿含经故事选》略分为“佛、法、僧”三个单元,包含:(一)佛陀:是“如法而来”之“正等正觉者”(二)僧伽:为“依法奉行”的“随佛修学者”(三)法(达磨):乃是“佛陀与僧伽”之间的桥梁,因为佛陀是“以法摄僧”;师徒之间平等围绕着的就是“法”,佛也不例外,这正凸显“若佛出世、若未出世”之“缘起法...
结果所得到的答案,都说要修止观二法,并且说修习「止」,最后必要成就「观」;修习「观」,最后必要成就「止」,止观的成就,就能进入断、无欲、灭的解脱境界。 最后,尊者阿难再以相同问题向佛陀求证,佛陀的答案,竟然也完全一样。这时,尊者阿难不由得赞叹道: 「太奇妙了,世尊!大师与弟子们都说同样的法,用同样...
第六节 止观二门修习要义 止观二门的修习是学人能否悟证的一个关键,如果修习的善巧,就不必继续修还净二门,因在止观中已能直入大道故。修习止观者,须遵照以下八条要义,方不致落于偏差: 1、时间次序:每日打坐二小时以上,坚持三年不懈。先修止门,次修观门,然后止观合用,灵活进修。
🧧#悟显法师[超话]# 开示:念佛与止观不二 之前讲佛性是不可破坏,应当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入、十八界、七大本如来藏,又说涅槃本自具足,知道这个道理,如果你想要契入诸法实相,那你就必须修止观,所以《宗镜...
甲二、别明止观体性 那么前面一堂课呢,我们是讲到念佛的一些方法,这一课是讲到止跟观的体性。这当中分两科,先说明止的体性,再说明观的体性。乙一、止的体性 我们首先看乙一的止的体性。这当中我们提出了两个内涵,一个是《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二个是《解深密经》。第一个是略说,第二个是广说。先看...
你好,我是跨世风。很高兴与你在这一集《觉性之路》中再次相遇。在本集中,我们走入禅宗修行的核心——止观合一 × 当下觉知。 我们将一一展开五种最具落地性的禅宗修法: 只管打坐、参话头、默照禅、行住坐卧、念起即觉, 这些不是技巧,而是你与“本觉”之间的入口。同时
在《瑜伽师地论》中的“九住心”,第一住就是“内住”,这是最初的一步。因此,要想做到收摄六根,修行弟子,一定要知道这4点法要!一、内住 “内住”就是说住於内在,不是住於外在。通常人都是住於外在,活在外在,随外在而转。我们要修行的话,第一步就是要懂得住於内在。收摄六根就是让你住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