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便是发轫于北京大学的歌谣运动。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发布了蔡元培号召征集歌谣的《校长启事》和刘半农起草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主流学界发起的大规模搜集、整理、研究歌谣的学术运动拉开了序幕。这场运动由刘半农、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联合发起,吸...
歌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文学性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提升民间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力。 革新性:歌谣运动与当时的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等革新运动相互呼应,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歌谣这一载体,知识分子们试图探寻革新中国“上层文化”弊病的新路径,为民族文化的...
背景: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知识分子倡导白话文学,关注民间文化。 意义:开启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促进新文学发展,推动民间文化地位提升。 五四时期的歌谣运动(1918年由北大发起)与新文化运动密切相关。背景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白话文。知识分子转向民间,认为歌谣是未被旧文化污染的“真声”,符合文学...
北大歌谣运动名词解释北大歌谣运动名词解释 北大歌谣运动是指五四时期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兴起的一场以民间文学形式表现反帝反封建内容的学生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北大的学生和教师们,他们通过创作和传唱民歌、童谣等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的痛恨。
“回到民间”是五四前后新文学倡导者喊出的口号,这一口号与晚近以来的白话文学运动寻求“言文一致”的语言、文学变革主张同声相应。就此而言,歌谣运动在北大的发生,虽是缘起于刘半农、沈尹默的一次“偶然”的雪后闲聊,但从参与其中的新...
(1)1918年2月,北京大学《北大日刊》上发表征集歌谣的简章,开始了歌谣征集活动。(2)同年5月,《北大日刊》开辟专栏,每期登载歌谣一首,称之为《歌谣选》,由刘半农任主编。(3)1920年冬,北京大学组成“歌谣研究会”。(4)1922年12月,由蔡元培发起,刘半农、沈尹默编辑,开始印行《歌谣周刊》。(5)这一时期,除北京大...
歌谣学运动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 一、定义 歌谣学运动是以创作、传播运动主题歌谣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它通过童谣、顺口溜等形式,旨在普及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并融合了民间传统与体育元素。 ### 二、起源与发展 1. **起源**:歌谣学运动可追溯至民间文化活动...
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起源、界定及其内在价值,可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歌谣运动”的影响,也可以明晰“歌谣运动”主要参与者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推进对“歌谣运动”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 关键词:歌谣运动歌谣民歌儿歌近世 20世纪早期,北京大学发起了“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的运动。随着运动的...
歌谣研究会明确提出:“民俗学的研究在中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歌谣征集运动的“第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切合了新文化运动对民众进行启蒙的追求。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宗旨就是改造民众的思想和灵魂,促成民众的觉醒和解放。而民俗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对民俗的研究是开启民智、建设新文化的重要路径。征集活动不但...
北京大学“歌谣学运动” 与四川民俗学的兴起 李国太 徐艳君 原文刊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第七辑。 摘要 从区域视角审视北京大学歌谣学运动,将为理解中国现代民俗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多地、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川籍人士积极参与了歌谣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