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顺”本质上是次季节AI大模型,它的诞生标志着AI大模型也可用于预测时长超过15天的次季节尺度。然而,简单的沿着天气预报大模型的思路延长预报时长并不能带来超过传统数值预报模式的技巧提升,这意味着将AI大模型应用于次季节气候预测领域存在诸多技术难题。 ...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总结介绍“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计划第一阶段取得的一些关键性进展。本书第一部分基于天气预报的范畴和气候、行星波动动力学理论,介绍了S2S的可预测性背景。第二部分系统回顾了可预测性的潜在来源,包括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各类遥相关、陆地海洋、海冰和平流层...
首先强调了对天气、气候和其他破坏生产生活的地球系统事件的预测。与提前几天预报特定天气事件不同,提高S2S预测能力可以确定破坏性后果的概率,特别是在次季节预测范围(约2-12周)。协同努力以提高对破坏性事件的预测能力,将为社区应对和减轻损害留出更多时间。其次涉及利用S2S预报系统来预测外部强迫引起的破坏性事件的后果...
根据时间尺度,BCC-CPSv3负责回答的问题包括次季节-季节预测和季节-年际预测两类。其中次季节-季节预测已于2019年11月准业务化运行,并参与国际同类系统比较计划,对月尺度温度、降水、大气环流等的预测能力优于我国和美国、日本现有业务系统,对季节内震荡的预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季节-年际预测对于季节尺度的温度、...
高温热浪、干旱持续、暴雨频发……在世界各地,全球变暖的当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亟待全人类共同应对,特别亟需在前端开展更长预见期的精准预报。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大模型系统“风顺”(以下简称“风顺”大模型)。 由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团队研发的“风顺”...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收到一封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的感谢信,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Elena Manaenkova博士代表秘书长肯定了中国科学大气所提供的次季节-季节(S2S)预报产品的贡献,表示“S2S数据集的预报已经成为全球研究机构关注动力学、可预测性以及集合预报在次季节到季节时间尺度上应用的极为宝贵的...
一是引入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别是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这个次季节最重要的可预报性来源纳入模型;目前,「伏羲」次季节气候预测大模型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其空间分辨率为 1.5 度,与 ECMWF 次季…
相对十五天的中短期预报,次季节预测有大很多的不确定性。“伏羲”大模型创造性地把表达不确定性的随机采样引入transformer架构中,从而实现foundation模型的集合预报,大规模提升预测精度,能生成与国际最权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基于数值模式的s2s预测相媲美的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伏羲”次季节大模型...
次季节-季节多模式预测业务系统是由杭州方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著作的软件著作,该软件著作登记号为:2023SR0195531,属于分类,想要查询更多关于次季节-季节多模式预测业务系统著作的著作权信息就到天眼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