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与符号的区别;运用模型方法来解释科学现象。 难点 对模型建构的初步掌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科学研究中,常常用模型来表示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 例如,在研究飞机的动力学状况时,会运用航模;在数学中,会运用符号表示物理量。 让我们一起进入《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课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对水的一系列的建模活动,认识模型的多样性以及建立模型的作用。 通过对水的一系列的建模活动,能用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的过程,以及水通电分解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戴晋芳 任职单位 杭州市公益中学 学 科 初中科学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所需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2、能力目标: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来探究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1、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2、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地球仪、PPT图片、细胞模型) 教学 设计: 【引入】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用用过的符号。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