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樊迟问稼 【拼音】: 【简拼】: 【解释】: 樊迟:名须,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种地种菜的事,为孔子拒绝。《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
“樊迟问稼”是《论语》中的经典故事,通过孔子与弟子樊迟的对话,展现了儒家对知识、实践与治国之道的辩证思考。孔子虽承认自身农业知识的不足,但强调治国需以礼、义、信为根本,而非依赖单一技艺。这一故事对后世治学、为政及职业观均有深刻启示。 一、故事背景与核心对话 樊迟是孔子晚年的弟子...
完整前后文: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二、注释和译文 注释: 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樊迟问稼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樊迟问稼。子曰:“吾不如老农。”问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迟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所以为治也。何为其出也?”翻译:樊迟向孔子请教农事。孔子回答说:...
樊迟,字子迟,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以好学不倦、谦恭有礼而著称。《论语》中多次记载了他与孔子之间的问答,这些对话不仅展示了樊迟的求知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其中,“樊迟问稼”的故事尤为经典,体现了孔子对于学问与实践、君子与小人之别的看法。 故事原文(节选自《论语·子路》...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求问种庄稼的故事。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讲原文之前,先了解...
樊迟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文章在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也影响了后来的宋元明三朝文人。樊迟曾在《春秋》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问稼,指望穷乡僻壤之辈”。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樊迟认为,当时的政治问题是由属于庶民的人导致的,如果庶民自行解决,那么政治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也就是“...
古文《樊迟问稼》的翻译 答案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等樊迟退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
樊迟问稼的故事 《一、樊迟问稼之我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像樊迟问稼,只在书本上知道些理论,不亲自去实践,怎么能真正懂得呢?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乡下的农场体验生活。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颠簸着来到了农场。农场里弥漫着一股泥土的芬芳,那是一种混合...
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退出,孔子说,这个樊迟,真是个乡野之人,士大夫只要讲求礼、义、信,民自归附,何必学稼! 两千多年来,士大夫秉承圣人教诲,学而优则仕,以天下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