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景的手法上,“楼观沧海日”描绘的是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时的壮景,属于对远景的眺望,“门对浙江潮”是写灵隐寺的寺门又正对着钱塘江汹涌的潮水,属于眼前的近景,由远及近,层次感很强;同时,上句中写沧海之上的日出景象,虽未直接点名景物特征,但可以想象出海上日出之时红霞满天,光芒四射的绚丽...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 、20题。灵隐寺[唐]宋之问鹫岭 郁岧峣 ,龙宫 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 云外飘。 扪 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
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的灵隐寺。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好评,确实是才思敏捷。
灵隐寺宋之问〔唐代〕..灵隐寺宋之问〔唐代〕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B.“第二、三联写当时在寺中所见实景”错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吟咏桂花的名句,当为诗人根据灵隐寺每到金秋时节便有桂子从月宫中落下的传说加以想象而成的。第二联是实景,第三联是想象之景,是虚景。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鹫灵郁苕峣,龙宫锁寂寥”描写飞来峰山势...
下列诗句节选自宋之问的《灵隐寺》的有( )。 A.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 D.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E
○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发布于 2024-11-20 22:34・IP 属地湖北 写下你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 登录知乎,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更懂你的优质内容 ...
上联:楼观沧海日 下联:门对浙江潮 上联:桂子月中落 下联:天香云外飘 上下联对句出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的诗句。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 宋之问(约656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④。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⑤。 [注]①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淳祐临安志》说,在东晋威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