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集注》是南宋朱熹的重要注本,共八卷。第一至五卷收录了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总称“离骚”;第六至八卷则收录了宋玉、景差、贾谊、庄忌、淮南小山的作品十六篇,名为“续离骚”。这部书是南宋端平二年朱鑑刊本,原藏于杨氏海源阁,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海内孤本。《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
“朱熹撰《楚辞集注》离不开庆元政争的诱因,尤其与赵汝愚之变密不可分。南宋后期有关寄意赵汝愚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参《宋本〈楚辞集注〉考述》)按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遭诛杀,此后赵汝愚方“尽复原官”并“配享宁宗庙庭”
这本书是朱熹在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任上所作,书前题署庆元五年。当时南宋政权苟安一隅,与战国末期的楚国相仿。朱熹在书中寄托了深深的忧国之情,通过注解《楚辞》来表达他的爱国之心。 体例与内容 《楚辞集注》分为五卷,卷一至五根据王逸的《楚辞章句》编排,定屈原的二十五篇为离骚类,每篇都冠以“离骚”二字。...
楚辞集注_(宋)朱熹撰_明古与堂刊本_部分2 星级: 153 页 孝经集注 著者朱熹(宋)/注释者江旭奇(明)明刊本 星级: 23 页 楚辞_(汉)王逸注_明覆宋刊本 星级: 103 页 楚辞_(汉)王逸注_明覆宋刊本_部分1 星级: 186 页 朱熹《楚辞集注》篇目考察 星级: 14 页 楚辞集注_(宋)朱熹撰_明嘉靖...
朱熹所撰《楚辞集注》,在传世《楚辞》注本中颇具重要地位,《天禄琳琅书目》卷十明版集部“楚辞”条云:“世传《楚辞》最著者,一为王逸《章句》,一为晁无咎《重编》,一为朱子《楚辞集注》。” [ ① ]但宋世以后影响最著者为《楚辞集注》无疑,关于它的成书,学界依据文献史料已有较多讨论。本文主要结合目录专...
朱熹,南宋时期的儒家宗师,他的《楚辞集注》在楚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楚辞集注》、《楚辞辩证》和《楚辞后语》。朱熹的儿子朱在于嘉定十年将其刊行问世。其中,宋理宗时雕印的“端平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朱熹对《楚辞》的研究始于庆元元年前后,直到他去世时,《楚辞后语》还未完稿。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后人对楚辞的注本繁多,其中,南宋朱熹所著的《楚辞集注》是研究楚辞的最佳善本。朱熹的《楚辞集注》重新编排了《楚辞》的篇目,较前注有了很多创新,在注释方法上也与前注不同。《楚辞集注》的南宋版本...
《楚辞集注》,楚辞研究专著。宋代朱熹著。16卷。其中《集注》8卷,《辩证》2卷,《后语》6卷。此书以王逸《章句》为底本,剔去无病呻吟的《七谏》以下4篇汉人拟骚之作,增益贾谊《吊屈》、《鵩赋》2篇。自卷一至卷五为屈赋25篇,统称“离骚”,卷六至卷八(即《九辩》以下16篇),统称为“续离骚”。此书...
朱熹楚辞集注原文及翻译 朱熹,字子夏,晋商人,字长文。他的著作集称朱子文集,其中朱子楚辞集非常受关注,包含朱子的楚辞大序以及下面的诗歌文字,朱子集注了许多当时晋宋的诗歌文字,其中的翻译有时被誉为“朱熹旗帜”。 朱子楚辞集是朱熹精心编辑而成的古文集,这部古文集共有14包,共计113篇,覆盖了楚辞和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