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逐渐崛起,而郑国越来越弱,其地盘不断被三晋蚕食,韩国趁机灭亡郑国,吞并了郑国,没有其它诸侯国的干涉。相比于楚灭越、韩灭郑瞬间灭亡不同,赵灭中山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赵国强大之后,就开始对外扩张。从公元前307年开始,赵国就对中山国开始动武,经过十余年的时间,直到公元前295...
齐威王派出使者,巧舌如簧一番游说,认为越王应该伐楚,因为楚国正在与列国相争,陈兵于边境关口,国内是空虚的状态。无疆未深想,调转枪头稀里糊涂攻打楚国。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准备充分,于是楚师大败越军,杀死无彊。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
楚灭越之战 历史上,越国共被灭了四次。第一次是吴王夫差灭越,随即让其复国;第二次是楚国灭越,但并没有斩尽杀绝;第三次是秦灭越,后来随着秦朝的灭亡又复活了;第四次是汉武帝灭越,这次是彻底地灭掉了,此后…
只要魏楚两国没啥反对的,那其他那些诸侯国就只能靠边站了。2、秦国把蜀国给灭了。秦朝征服了蜀地,开疆拓土范围广大,人力物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实力也跟着增强了。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让他们获得了能够绕过楚国、攻击其侧翼的有利位置,这其中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然而,蜀地地处西南一隅,那时候远离经济和...
一、楚威王破越杀越王无强 《史记·越世家》记载,楚威王“大败越,杀王无彊”,《越绝书》也提到“威王灭无疆”。两书对越国世系和重大事件的记载差异很大,可见史料来源不同。史料来源不同的两本书都记载了楚威王破越杀无强这件事,那其可信度自然要大大增加。
楚国有带甲之士百万,数量虽大但质量欠佳,灭越一役,楚国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如此,楚国灭亡越国后,也让周边的邻居感到寒意和危险,立即遭到了齐国、韩国、魏、秦的打击。特别是齐国,看到楚国边界一下子推进到了自家南门,更是反映强烈。此时在齐国执政的是孟尝君田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另外,越国属于南方,地盘虽大,但并算不上富庶。且越国只与楚、齐接壤,并不会给他国太大的压力。换句话说,就是楚灭越和列国并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因此犯不着围殴楚国。三、韩灭郑 韩灭郑,乃是在战国初期,即公元前375年。此时距离三晋被册封为诸侯(公元前403年)才不到30年。此时战国称霸的仍然是...
近年考古研究有两个问题牵涉到楚灭越的年代,使战国史上这一争论已久的课题重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 一个问题是楚国范围内越王剑的屡次发现。早在30年代末,湖南长沙就出过越王剑[1],后来在湖北江陵、河南淮阳等地又陆续发现多柄[2]。特别是江陵望山一号墓所...
战国之初,韩灭郑;战国中期,秦灭蜀,楚灭越;战国后期,赵灭中山,楚灭鲁,都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这些大国吞并中等国家,都没有引起其他大国的强烈反应。 而齐灭宋,却很快招致了五个大国的集体围殴。 为什么会如此呢? 别人为什么没事? 咱们先说说,其他那些大国吞并小国的情况为什么会“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