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考查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思路分析与延伸: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下载文库App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京ICP证030173号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 2025 百度题库 使用百度前必读
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
庄蹻⑥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⑦。”【注释】①伐:攻打。②之:助词,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愚:自谦之词。④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__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__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__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__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__(1)楚庄王只看见...
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考查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与延伸: 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
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说明的道理:人要做到自知之明是很困难的,也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短处,也...
这个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